壓抑憤怒 是對自己的情緒暴力

壓抑憤怒,是對自己的情緒暴力。(示意圖/shutterstock)

現代社會充滿着憤怒和惡意,令人髮指的犯罪事件接二連三地被報導出來,令人心情黯淡。這是一個人人都懷着無處發泄的怒氣,憤怒不斷滋生出新憤怒的社會。

要如何做才能平息這種憤怒呢?

過度努力卻沒成果,使你失去自信

即使你覺得不想爭吵,但是一旦被攻擊、被傷害,就會覺得生氣,也會想要回擊對方。有時會因爲一件小事,連着幾天都覺得火冒三丈。現在回想起過去發生過的各種事情,就算已經過了很久,也還是會有點生氣。

這樣的社會現象,從個人的立場來看,可以說是很多人非常粗暴地對待自己的緣故。爲什麼要這樣粗暴地對待自己呢?主要的原因是從小就受到粗暴的對待。

孩童時代,無論自己多麼努力,都會被父母粗暴地否定或拒絕。這種例子我想在任何家庭都有可能發生。這使你覺得受到傷害,覺得遺憾或生氣。抑或是責備自己不管怎麼努力都做不到,接着就會變得自卑,或者失去自信。

一個人如果不斷重複這種經驗,可能就會把那種感覺視爲理所當然,逐漸變成連自己受到傷害都感覺不到的大人。更糟糕的是,持續懷抱着這樣的情緒,就算表面上沒能反抗,內心也一定充滿了心不甘情不願的想法。

▍受傷的心在傳訊息,你收到了嗎?

當這種情況發生時,因爲已經陷入他人中心的思維模式,所以變成只會接收周遭的人的負面資訊,你當然會不斷地發脾氣。如果你不由得動怒,但是也不知道原因爲何,就是因爲你在過去,甚至是現在受過很多傷害而不自知。

即使試圖管理或控制這種經年累月的憤怒,也難以忍受。相反的,用這種方式試圖強迫自己壓抑憤怒、保持沉默的行爲,只能說是對自己的虐待,是一種完全無視自己內心的情緒暴力行爲

如果持續對自己施暴,就不可能從憤怒中解脫出來。爲什麼呢?如同前文所述,人之所以會產生憤怒的情緒,是因爲在某處潛藏着「自己不珍惜自己、不愛自己」的理由或原因。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憤怒可以說是自己的潛意識所發出的訊息。

當然並不只是憤怒。不管是正面的情緒還是負面的情緒,任何情緒都可以看成是受傷的心,希望你更愛自己的訊息。

正因爲如此,當出現負面情緒時,不該壓抑或無視它,而是應該正視自己的情緒,並且找出原因和理由,然後設法解決。而且,用實際方法化解自己情緒的行動,也是一種愛自己的過程。

(本文摘自《在乎別人,是對自己的情緒暴力》/方言文化)

【作者簡介】

石原加受子

心理諮商師。提倡「自我中心心理學」的All Is One心理諮商研究所負責人日本諮詢學會會員、日本學校心理衛生(mental health)學會會員、日本療愈紓壓協會(Japan Healing Relaxation Society)前任理事、獲日本厚生勞働省認證的「創造健康與生存價值」顧問

獨創將思考、情緒、五感、想像、呼吸、聲音等加以整合的心理學,針對問題解決、生活方式、人際關係、親子關係等舉辦講座團體會談和諮商。

着有《放棄吧!那些讓你疼痛不已的堅持》(大好書屋)、《其實,我們都寂寞》、《擁抱脆弱,你會更堅強》(時報出版)等多本暢銷書。累計銷量超過150萬本。

譯者簡介】

駱香雅

東吳大學日文系畢業輔仁大學翻譯學研究所碩士。曾任職於知名日商公司及流通產業,現爲專職譯者,從事商業、科技、法律等領域翻譯工作,期許自己熱愛生活、樂於工作,時時感恩與感謝生命

目前譯作包括有《剛剛好的不努力》、《生酮抗病醫囑書》、《劃出善良底線,好相處,更能獨處》《用對情緒,可以幫自己療傷》(方言文化)、《剛剛好的半獨居生活》(天下生活出版)、《懂做人到處有貴人》、《低慾望社會》(天下文化)、《門診護士的煩惱》(合記圖書)、《最理想住宅格局教科書》(採實文化)等。

《在乎別人,是對自己的情緒暴力》/方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