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珠海誕生首單數據資產入表融資案例,香洲數商獲200萬元授信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馮玉怡 實習生關晉安 珠海報道

數字經濟時代下,民營企業憑數據資產“一紙證書”獲批授信貸款的全新融資渠道,正逐漸照進現實。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從珠海市香洲區政數局獲悉,4月24日,由乘木科技(珠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乘木科技”)研發的數據產品“城市部件三維模型(植被)”完成數據資產入表,並獲得中國工商銀行珠海分行授信200萬元。不久前,該產品成爲珠海首例獲得數據資產憑證並完成場內閉環交易的民營企業數據產品,此次再度成珠海數據資產“入表+融資”第一例,標誌着珠海成功打通數據“資源—資產—資金”的轉換通道。

“金融機構的授信融資是數據資產入表的關鍵一環,對於推動數據資源價值顯性化、引導數據要素良性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珠海市香洲區政數局副局長陳冰銳向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表示,目前香洲區已具備數據資產“治理、合規、確權、定價、入表、金融化”資產化全流程閉環能力,正在數據要素應用創新發展的道路上,逐漸探索出“數據要素×香洲模式”。

探路民企融資新渠道

“對於我們這樣的中小型民營企業而言,能夠通過數據資產跑通新的融資渠道從而得到銀行授信,非常來之不易也意義重大。”乘木科技董事長劉會軍向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透露,對於這筆融資授信資金,一方面會將部分資金投入到二次研發費用上,另一方面會拿出部分經費來招募城市合夥人,進一步拓展公司業務。

劉會軍口中所說的數據資產是指由個人或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能夠爲企業帶來未來經濟利益的,以物理或電子的方式記錄的數據資源。而數據資產入表則可以讓企業的無形資產不斷壯大,爲未來實現數據資源化到資產化,再到資本化的過程奠定重要基礎,有效降低企業資產負債率、優化資產負債表。此次乘木科技在數據資產化全流程所取得的突破,爲珠海乃至全國同類企業探索挖掘數據要素價值提供範本。

乘木科技成爲珠海第一個“吃螃蟹”的企業並非偶然。基於長期以來在數字孿生領域的深耕,乘木科技逐步研發數字孿生工具鏈平臺。此次開發的“城市部件三維模型(植被)”數據產品,正是結合當前城市規劃設計和數字孿生城市建設等領域對植被元素需求大、成本高、效率低這一市場痛點,基於成熟算法快速建模生成植被模型數據並導入三維引擎,爲城市規劃建設、智慧城市建設和遊戲三維場景製作提供素材。

劉會軍進一步表示,公司正在推進的其餘5款城市部件三維模型系列產品正陸續上架,未來還會針對工業領域、文旅元宇宙等不同場景結合AI技術開發相關數據產品。

在珠海香洲,還有很多像乘木科技這樣向多元數字應用場景進軍的數商。此次數據資產入表融資,除了爲民營企業融資帶來創新示範作用,還對數字經濟賦能傳統產業煥新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香洲區作爲珠海的數字經濟重鎮,其獨特的地理優勢和產業結構,以及多年信息化建設工作,使其在數據資源的積累和應用方面具有顯著的先發優勢。目前,香洲區累計有23家數據商,已上架10餘款數據產品,還有數10款數據產品正陸續進場。

打通數據資產化“最後一公里”

儘管目前數據資產入表開始實現“零”的突破,但各地政府、企業和機構仍在“摸着石頭過河”。自今年2月廣東誕生首單數據資產入表融資案例至今,數據資產化、金融化案例仍寥寥可數。業內人士告訴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目前我國數據資產融資項目仍以國企爲主,民企佔比較低。

數據資產融資在全國各地還沒有太多成熟的經驗可借鑑,尤其對於中小企業而言,完成數據資產入表工作、入表後能否產生經濟價值、銀行授信評估的重點難點等很多問題都是嶄新的。劉會軍直言,政府部門和香洲區數據要素協會提供了實用性很強的落地融資對接服務,給了企業巨大的推動力,包括對政策解讀、數據產品合法合規上架和數據資產入表等方面的支持。

在香洲區政數局的“穿針引線”下,正菱產服、天唯科技及天健會計師事務所、資產評估公司等專業機構組建的企業數據資產入表服務團隊,爲乘木科技量身定製數據資產入表融資方案。對乘木科技現有的城市部件三維模型數據進行資產盤點、數據合規、加工治理,完成數據實例與會計賬目的符合性檢測、價值計量,通過數據資產質量、數據資產價值雙評估,並助力其打通與金融服務領域對接的“最後一公里”,成功獲得銀行授信。

事實上,自去年財政部《企業數據資源相關會計處理暫行規定》實施以來,香洲區就攜手廣州、深圳數據交易所,圍繞區內數據要素市場體系工作展開系列佈局規劃,加快培育數商生態,統籌推進數據合規治理、數據質量評價、數據資產評估、數據確權等專項輔導工作,打造“一站式”數據服務支撐體系。

香洲區政數局局長吳標表示,“數據是形成新質生產力的優秀生產要素,我們會持續釋放數據要素價值,大膽探索、先行先試,爲珠海建設中國式現代化城市樣板貢獻香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