菸害無所不在 開刀房內的手術煙霧殺很大

▲ 這是臺灣首次針對手術煙霧危害議題召開的記者會,呼籲所有醫護人員搶救病人同時,也記得保護自己。(圖/葉光芃醫師提供)

政治中心/綜合報導菸害無所不在,就連開刀房也不例外!手術過程中經常產生手術煙霧,除了產生令人不舒服的臭味,還會刺激眼睛和呼吸道,甚至具備對人體細胞造成突變、以及致癌的能力。然而,絕大多數臺灣開刀房內的醫護人員一直忽視手術煙霧的危險性威脅醫事人員和病患健康、甚至生命安全的手術煙霧,其對人體造成的傷害和影響直到近日,才終於在國內醫界開始被正式討論。關於手術菸害對人體的傷害性和影響範圍,以及對醫護人員的傷害算不算職業傷害等,立委劉建國田秋堇、陳節和和陳素月等今(29)日特別邀請醫事團體以及衛福部勞動部等共同召開記者會說明。「手術煙霧和吸菸的危害相當,不只危及醫護,亦危及病人,」彰化基督教醫院婦產科醫師葉光芃說,臺灣估計有數萬名醫護人員身陷手術煙霧的風險之中,且根據彰化基督教醫院和輔大的研究顯示,麻醉護士終身得癌風險是百萬分之270,手術醫師癌風險爲百萬分之117,爲世衛組織(WHO)統計平均風險百萬分之1的百倍以上,「如屬實,全臺手術房應全停看聽。」

▲ 葉光芃醫師(右一)指出,全臺手術房現今使用外科口罩,對防止手術煙霧完全無效,要戴N95口罩纔有效(圖/葉光芃醫師提供)

輔仁大學公衛系副教授劉希平指出,手術煙霧產生的原因是來自於手術過程當中,當醫師使用手術電刀及相關手術工具進行病體組織切除或止血,在使用電刀時會產生大量煙霧,煙霧中的化學物質術術手術室內長期工作的醫護人員造成潛在的健康危害。手術煙霧經過實驗分析,含有一百種以上的有毒氣體,例如苯、氰化氫甲醛生物氣溶膠和多環芳香烴等,而煙霧可能攜帶死去的、或者還活着的細胞物質,包括血、病菌病毒。一般認爲,目前醫護人員普遍使用的外科口罩是用來避免病患受醫療人員口沫感染,以保護病人爲主,然而,外科口罩無法阻擋奈米級的手術煙霧顆粒,病毒和有毒氣體得以長驅直入醫護人員和病人的呼吸道,對長時間曝露在這種工作環境下的醫護人員產生傷害。劉希平認爲,醫院是保障大衆健康的最後一道防線,但即使一般人視爲最乾淨的手術室中,也隱藏着對病患與醫護人員的健康威脅,建議各醫療院所確實調查手術室內之煙霧污染現況,進而可採用適當的健康促進方式,或商用化的手術室煙霧吸引裝置,「在維護大衆健康的醫療前線上,醫護人員唯有先保護自我,方可提供專業的醫療服務給普羅大衆。」臺灣醫療勞動正義與病人安全促進聯盟理事長張志華則表示,站在職業安全健康與勞動正義的觀點來看,醫院經營者應該提供相關設備,並且制定標準備業流程,以維護開刀房內工作人員與病患的健康,「衛福部應該將相關排煙設備的購置與使用,納入醫院評鑑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