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證實:寂寞跟基因有關 15個基因區段牽動情緒

▲寂寞容易讓人有負面思考。

圖文/鏡週刊

爲了解寂寞到底是先天遺傳,還是後天造成的,英國劍橋大學研究人員汲取英國生物樣本庫(UK Biobank)的資料,在分析過48萬7647份參加者基因之後,獲得一個重大結論:一個人是否感覺寂寞,確實受到基因影響,而且有15個基因區段是和「寂寞」密切相關的。

「很多人認爲寂寞是環境,或特定人生經驗所造成,但這項研究證實了基因也扮演了某種角色,」劍橋大學的John Perry表示。

過去已有研究發現基因與寂寞之間存在一定關聯,但最新的這份調查卻是科學家首度明確指出,那些基因區段和寂寞相關。

現代社會中越來越多人獨居或感到寂寞,輿論學者傾向於把矛頭指向現代人情感疏離、價值崩壞等因素。但排除大環境變化,近年的基因研究似乎顯示出在個體層面,人是否感到寂寞其實有一部分是來自遺傳。

心理學家認爲寂寞會扭曲一個人對外界的感受,導致悲觀,觸發憂鬱症。寂寞的人常用負面態度看待周遭親朋,採取防衛性甚至充滿敵意方式與人互動,使得旁人不敢親近,因而阻礙發展親密關係友情可能性,最後落入更加寂寞和憂鬱的惡性循環。

這一系列的心理反應機制,正是基因可能導致寂寞的關鍵。如果一個人的基因中包含上述心理傾向,那麼一旦感覺到寂寞時,「預設」的反應機制就會啓動,進一步陷入自我孤立和憂鬱情緒中。最新的研究證實了這樣的推論,研究人員發現在「寂寞」、「社交孤立」和「憂鬱」的基因之間有着明顯交互關聯,尤其是自述寂寞者往往也有憂鬱的問題

不過研究人員也不忘強調,基因只是寂寞的成因之一,影響程度大約4%-5%,絕非唯一因素;與寂寞相關的基因也不只一個,而是一個區段裡的許多基因共同作用的結果。此外,是否要「寂寞」,有很大程度仍舊是掌握在每個人自己手中醫師建議每當負面情緒襲來,不妨提醒自己:其他人並非對你漠不關心,應該努力走出去,積極與他人互動,剋制自我防衛的衝動,展現溫暖的一面,幫助自己從寂寞的陷阱中脫困。

資料來源:Science Alert, Psychology Today

更多鏡週刊報導麻原伏法(下)】麻原遺言是「當局陰謀」?爭遺骨恐打官司【麻原伏法(上)】擔心邪教主遺骨被神格化 家屬要求日政府出錢海葬【誰的肖像?】 她代言全球無數產品 卻一毛錢也領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