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三條」工藝文化交流展2/16鬆菸登場!一窺日本金屬工藝職人精神

馳名世界的「燕三條」向來是日本金屬工藝的聖地,想一探世代相傳的手藝,感受從產業材料、生活工具,到家用品的器物生活美學,全新《之間 In Between-燕三條工業與工藝文化交流展》,集結12個在地品牌,自2月16日至2月18日在松山文創園區北向制煙工廠登場。不只邀大衆走入展場親炙工藝之美,並透過講座、工坊、選物販售感受「燕三條」匠心獨具的職人精神。

《之間 In Between - 燕三條工業與工藝文化交流展》2月16日登場。 圖/燕三條文化交流展提供

從江戶時代延續至今!一窺燕三條工藝底蘊

「燕三條」爲日本新潟縣燕市與三條市的合稱,這個由十七萬人口組成的地區,僅等同臺北松山區人口,卻擁有6000家以上各具特色的小型工廠與企業,並延續自江戶時代至今的職人精神。

燕市擁有悠久的和釘製造歷史,其後更發展錘起銅器技術,其中「玉川堂」更是代表品牌,於明治時期後便投入西餐具製作,如今亦支撐起日本國內90%的產量。而毗鄰的三條市則富有鐵礦資源,早在17世紀時便掌握加工技術,二戰後則開始發展汽車零件、工具製造等。

因此,燕三條職人不只擁有紮實的工業與工藝能力,也懂商品企劃,從鑄造、鍛造以至各種材質加工製造環節,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 堪稱日本最大的金屬加工業集散地。

成立於1924年的長谷川今年迎來100週年,主要製造各式鉗子及指甲剪,擅於追求功能性、提高精緻度,熱衷挑戰新技術,且連續30多年贏得超過70多項設計獎項。 圖/燕三條文化交流展提供

北興商事主要收集工具、家庭五金、建築金屬配件等製造業產生的廢棄物及工業廢棄物來進行加工,所從事的是燕三條這個製造業重鎮中,不可或缺的產業。 圖/燕三條文化交流展提供

トップ工業是一家手工具製造商,透過「模具」、「鍛造」、「熱處理」和「機械加工」的一體化生產,致力於金屬加工的垂直整合。 圖/燕三條文化交流展提供

集結12個在地品牌一展職人精神

展覽由燕三條貿易振興會、德貿、囍樹設計、鈑研所共同策畫,以「之間」爲展名,創造聯繫意象,並藉由「間」在日本文化中象徵留白的哲學意涵,延伸出無限可能。

此次邀集當地12個品牌來臺參展,囊括トップ工業、マルト長谷川工作所、下村工業、玉川堂、北興商事、角利製作所、村の鍛冶屋、金鹿工具製作所、髙儀、IPS PLIERS、MGNET,與Mog Inc.,每家各有專精與側重,有堅守傳統,也有挑戰新技術的創新力量,亦可讓觀者從傳承、生活、交流三面向感受燕三條的工藝文化魅力。

創業於1946年,角利製作所「以好工具創造好物品」爲信念致力推動和發展DIY文化,並努力製作能令世界各地木工匠滿意的工具。 圖/燕三條文化交流展提供

創業於1874年的下村工業,以刀具鍛造起家,致力於家用刀具,包括烹飪刀具以及廚房工具的延伸開發和製造,譬如咖啡用具、餐廚配件等。 圖/燕三條文化交流展提供

其中,創立於1816年,傳承七代、走過兩百多年曆史的「玉川堂」,向來致力銅器製作,運用祖傳技術,生產茶器、酒器、花器等各式銅製品。最初是以製作燒水壺、鍋釜等生活用品起家,後於明治時期開始將器物製作轉向美術工藝品,並融合新技術不斷精進。特別是「玉川堂」製作的錘起銅器,由傳統工序加上工匠們自身的經驗與技術製作而成,沒有設計圖稿,器物的尺寸全在工匠的腦海中,最後再加上玉川堂的獨門色彩製作而成,更被日本文化廳指定爲無形文化資產。

玉川堂視其所製作的錘起銅器爲一種「與人們共同經歷歲月流轉的器物」,亦被日本文化廳指定爲無形文化資產。 圖/燕三條文化交流展提供

創立於1816年,玉川堂致力於銅器製作,運用祖傳技術,生產茶器、酒器、花器等各式銅製品。其著名的錘起銅器的製作,是由傳統工序加上工匠們自身的經驗與技術製作而成。 圖/燕三條文化交流展提供

另外,成立於1979年的「村の鍛冶屋」(網路商店品牌),則以山谷產業的技術爲根基,創造鍛造釘、和式菜刀、釘錘等產品,同時,山谷也致力開發具有高超工藝技術和講究細節的戶外用品,提供給衆多露營人士,創造與地方共同成長的產業價值。

「村の鍛冶屋」成立於1979年,以山谷產業自豪的技術根基,致力製造和銷售以用戶爲中心的高品質產品。此款 TSBBQ 方形水壺,即爲旗下一項獲獎產品,榮獲 2022 Japan Tsubame I.D.C. 的中小企業廳長官獎。 圖/燕三條文化交流展提供

想知道現場12家品牌會展出哪些精彩器物?傳統工藝又該如何與地方共生,並將在時代快速推進的洪流下,找到與當代並肩齊行的創新思維?2月16日至2月18日到松山文創園區一睹爲快。

創業於1866年,高儀擁有長達158年極爲深厚的製造歷史。起初是鋸鍛冶職人,直到1910年早 期,開始發展海外貿易。自第二代起,除了工具開發和製造,亦涉足刀具批發等。 圖/燕三條文化交流展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