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大學“綠色製糖”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

原標題:打造蔗糖業生態循環全產業鏈

廣西大學“綠色製糖”技術取得突破進展

“甜蜜事業”不僅是廣西的支柱產業之一,也是羣衆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3月11日,記者從廣西大學相關部門獲悉,廣西大學綠色製糖團隊在甘蔗副產物生態循環利用方面的科研取得突破進展,同時從生態平衡的角度構建開發全產業鏈關鍵技術,顯著推動甘蔗糖業高質量發展,以實際行動助力鄉村振興和生態文明建設。

“甘蔗是典型的碳四(C4)類型植物,具有極高的光合利用率、空間利用率和經濟系數,已經成爲僅次於林業的‘固碳尖峰’。”廣西大學輕工與食品工程學院教授、糖業及綜合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國家糖料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李凱介紹,甘蔗種植和加工會帶來大量副產物,如蔗梢、蔗葉和蔗渣、糖蜜、濾泥等。這些有機副產物產量大、來源集中、性質穩定、收集簡單,且價格低廉,具有良好的產業化基礎。然而,目前這些資源仍處於低端利用或未利用階段,產值低甚至成爲污染源,已嚴重製約甘蔗產業可持續健康發展。同時,連年單一種植和傳統的施肥方式,尤其是化肥過度施用,已嚴重破壞了蔗地土壤結構和生態,土壤貧瘠酸化加劇,肥料利用率低,甘蔗養分吸收不均衡,導致甘蔗產量及品質降低。

那麼,如何消納甘蔗種植和加工帶來的副產物,減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據李凱介紹,爲此,廣西大學綠色製糖團隊基於“四物和諧、四庫發展”理念,以濾泥、糖蜜、蔗渣和甘蔗葉等副產物爲主要原料,開發以現代生物技術爲核心的副產物高效、高值化及高端化生產技術,取得突破進展。目前,基於自主篩培高效微生物發酵菌生產高效生物有機(固、液)肥、有機飼料等技術已實現產業化應用或進入生產試驗階段。實踐應用或生產試驗結果表明,廣西大學綠色製糖團隊開發的菌劑能快速使蔗渣、甘蔗葉與濾泥降解發酵,縮短濾泥基肥料發酵週期,並顯著提高肥料有機養分,使濾泥等副產物成爲肥料或飼料優質基料,同時還顯著減少發酵過程惡臭氣體排放。

李凱還介紹說,爲了從根本上解決土壤貧瘠酸化問題,廣西大學綠色製糖團隊針對蔗地持肥等特性,結合甘蔗根際養分需求特點,構建甘蔗種植營養限制因子調控模型,成功研製蔗地酸性土壤改良劑並開展大田試驗,甘蔗增產20%—40%。該團隊系列成果顯著提高了“甘蔗—製糖—濾泥—有機肥—甘蔗”和“甘蔗—製糖—副產物—飼料—有機肥—甘蔗”等生態循環發展鏈的效率和效果,極大推動甘蔗產業副產物生態循環發展。

另外,廣西大學綠色製糖團隊還着力糖業綠色多元化利用技術開發,構建現代化“甘蔗+”產業技術體系。該團隊率先自主開發甘蔗汁膜物理澄清技術,實現製糖生產化學助劑“零添加”,顯著推動製糖業綠色發展水平;創建“水—糖”聯產模式並在全球率先實現甘蔗含水商品化利用,噸蔗產值實現翻番,顯著減少製糖業廢水產生量;開發的20餘項傳統過程多單元強化技術已在全國超100家制糖企業應用,節能、降耗及減排效果明顯,使我國製糖生產百噸蔗標準煤耗由約5噸最低降至3.2噸,噸甘蔗耗新鮮水由約10噸降低到不足0.1噸,糖廠“零取水”技術方案已成爲全國糖廠標準設計。(記者 餘鋒)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繫: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爲我們將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