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學遊熱"背後:價格是普通旅遊一兩倍

新華成都8月30日電 題:暑期“研學遊熱”背後:價格普通旅遊一兩倍,有些遊多學少口碑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吳曉穎趙琬微謝櫻廖君

自2016年國家相關部門聯合發文,要求將研學旅行納入中小學教育教學計劃後,研學遊日漸升溫,成爲許多學生暑期標配。“新華視點”記者調查發現,研學遊極大豐富了學生的暑期生活,但也出現了價格虛高、名不副實、遊多學少等問題。一些研學遊承辦機構甚至不具備資質,有的旅行社通過“中間人”打通關係學校合作,一些研學項目“中間人”的返點達20%至30%。

研學旅行漸熱 一些項目遊多學少口碑差

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研學旅行研究所2018年對全國31個省區市的4000多所學校、3.3萬名家長開展隨機抽樣調查,發現全國研學旅行學校參與率平均爲38%,其中上海最高,達到66%。

四川省旅遊協會研學旅行分會會長許文祥說,研學旅行把課堂搬到戶外,將學習融入旅行,讓青少年在“知行合一”過程中增長見聞,提升人文素養,追尋“詩和遠方”。

研學遊受到不少學校和學生的歡迎。洛陽市伊川縣鴉嶺鎮第一初級中學今年組織學生參觀洛邑古城研學旅行基地,校長張建偉說:“學校在山區,資源相對匱乏。孩子們在洛邑古城穿漢服、製作毛筆、體驗河洛大鼓,真切體驗了傳統文化,開闊了眼界。”

北京高一學生小陳對學校組織的敦煌研學念念不忘。“之前和父母去過敦煌,基本就是走馬觀花的‘打卡遊’。研學就不一樣了,老師讓我們提前做了功課,現場有十分詳細的講解,每天晚上還組織知識競賽。現在我們對敦煌的歷史文化可以說是瞭如指掌。”

研學遊雖熱,但也有一些項目口碑並不好。不少參與過研學遊的學生反映,項目價格高,但遊多學少,收穫不大。

“15天,團費近4萬元。”成都李女士告訴記者,讀初中的女兒暑假參加了美國研學團,價格遠超普通旅遊,其實也只是走馬觀花。甘肅李先生說,女兒參加學校組織的5天赴川研學團費用5000元,坐的是火車,吃的是簡餐,參觀大學是免費的,途中參加了一場球賽、一次手工課。“學校說必須參加,不然孩子綜合素質評價就通不過。”

“住在廊坊,每天去兩個景點,每個景點遊覽時間不到2小時,跟普通旅行團沒什麼區別。”談起剛結束的暑期北京研學旅行,四川內江高一學生小李疲憊中透着失望,雖然去了夢想中的清華大學,但不過是在校園逛一圈就走了,沒什麼收穫。

價格是普通旅遊的1.5至2倍,一些中間人返點高達20%至30%

記者採訪發現,相較於同期相似行程的普通旅遊,研學項目要貴不少,特別是國外研學項目,價格通常是普通旅遊的1.5至2倍。如某公司推出的日本阪東文化體驗研學營8天1.68萬元,而在攜程等旅行平臺上,相似行程的費用均價不到8000元。

一家旅行社負責人告訴記者,研學市場當前是渠道爲王,學校是各方爭搶的資源。一些旅行社通過從事教輔教材、校服生意的“中間人”打通關係與學校合作,“中間人”和學校會抽取回扣;國內研學項目返點一般是10%,一些國外研學項目返點可高達20%至30%。

2016年,國家旅遊局出臺規定明確,研學旅行的承辦方應爲依法註冊的旅行社,但實際上,不少承辦機構不具備資質。業內人士估算,武漢市經營研學業務的機構總計逾千家,其中具有旅行社資質者不足四成,大多爲各種培訓機構、俱樂部。一些承辦機構把旅遊項目簡單包裝成研學項目,有的僅僅是把活動行程單變爲研學手冊,有的項目內容碎片化,隨意性強,有的還存在安全隱患。

由於效果不夠理想,投訴事件時有發生,但維權困難。一些家長反映,由於研學行業目前沒有統一的制式合同,雙方簽訂的合同是由企業自行擬定的,條款設置較爲粗放,消費者往往難以將其作爲維權依據。

北京羅女士的孩子在雲南參加了一家公司組織的“熱帶雨林與野象保護”研學項目,不包括機票費用16999元。結果項目與宣傳的差距很大,食宿條件一般,課表上列的很多所謂國際課程、實驗室課程等也是敷衍了事。“比如餐飲這一項只寫了‘12頓早餐,12頓晚餐’等內容,沒有對餐標等進行規定,想維權很難。”羅女士說。

明確標準,促進行業規範發展

爲促進研學旅行行業的規範發展,部分省區市陸續出臺規範文件。安徽省規定,嚴格規範研學旅行線路,小學不出市,初中不出省,高中不出國;嚴格規範研學旅行的收費及相關行爲,禁止學校或與學校有利益關係的企業借研學旅行進行創收和獲利。

一些老師認爲,研學旅行不一定要走多遠,重要的是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廣州市從去年起研發館校研學系列課程,選取17所中小學校、幼兒園與11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合作研發17門館校合作課程,涵蓋體驗型課程、探究型課程、拓展型課程和實踐型課程等不同類型。廣州市廣雅中學學生孔詩媛深度體驗了“聽”見粵博——口述影像助盲公益研學課程,“我學到了很多新知識,在和視障同學交流的過程中,也訓練了我的語言能力和親和力。”

記者調查發現,雖然部分地方明確規定,研學旅行應由教育主管部門負責基地評審、課程指導,由旅遊管理部門負責承擔機構的審查、管理等,但目前由於缺少統籌協調,機構、基地、研學導師、課程內容、教育效果等方面都缺少明確標準。業內人士建議,儘快制定研學旅行的系列標準,同時由教育、市場監管、旅遊等部門聯合加強對違規行爲的監管,讓研學市場有序發展。

許文祥建議,可借鑑中小學食堂大宗食品定點聯合採購平臺經驗,推行企業准入資格制度及黑白名單制度,嚴格准入門檻,讓研學旅行迴歸公益、教育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