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超致命? 調查:4成癌友其實是死於「營養不良」

癌症超致命?調查:4成癌友其實是死於「營養不良」。(圖/記者嚴雲岑攝)

記者嚴雲岑/臺北報導

根據衛福部最新統計,癌症新發人數突破10萬大關,在癌症治療過程中,營養介入治療時常被忽略,已故綜藝天王豬哥亮更因營養不良,影響治療過程。國外研究更顯示,有4成的癌患是死於營養不良而非癌症本身。營養師提醒,癌友在治療過程中,應把握「低糖優脂、高蛋白」的黃金比例,營養照顧得好,才能讓治療效果事半功倍。

高雄長庚紀念醫院營養治療科營養師沈採螢表示,癌症治療前,最需要提升個人營養狀況,因爲每一個治療都科能有副作用,輕則影響患者進行,重則無法進食。因此在基本的飲食上,會建議患者能吃就吃,不用過於限制,若還是吃得不好,會建議補充商業配方

臺灣腸癌病友協會理事長、高雄長庚醫院大腸直腸外科教授陳鴻華表示,細胞產生誘導發炎的細胞激素,增加蛋白質脂肪解體,導致異常代謝、能量及營養過度消耗

▲癌細胞會產生誘導發炎的細胞激素,增加蛋白質及脂肪的解體,導致異常代謝、能量及營養過度消耗。(圖/示意圖達志影像

大腸癌患者在第1、2期時不太會出現營養失調的現象,但其實約有6成民衆是因發現症狀才知罹癌,許多患者的食慾及消化吸收都降低,會出現體重下降、營養失調等情形,進而產生癌症惡病質(Cancer Cachexia)情形,若一個月體重減輕5%、BMI體重身高比低於20、血液白蛋白濃度少於3.0,患者出現明顯肌肉凹陷,都屬該指標

沈採螢進一步說明,攝取營養的時間主要分爲3層狀態,營養狀況「尚佳」者,可儘量攝取一般飲食,以營養均衡爲原則;「中等」者則需維持高蛋白熱量,以支撐體力接受癌症治療。若出現癌症惡病質狀況,且營養狀況「較差」者,醫療團隊會適時介入靜脈注射營養。

陳鴻華最後呼籲,大腸癌蟬聯癌症發生率冠軍原因,除了與人口老化、飲食西化有關外,家族基因、年紀、不良生活習慣等都站了重要因素,提醒民衆應有早期篩檢意識定期進行糞便潛血檢查,尤其中老年族羣及有腸癌家族史的民衆,務必定期篩檢,以求早期發現早期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