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電城翻身 打造原民文創館

花蓮陽光電城」曾是經濟部能源局補助設置太陽光電示範區,但因發電量等效益遠不如預期且維護管理費用高,最後淪爲蚊子館。 (讀者提供/王志偉花蓮傳真)

經濟部能源局、營建署10年前在花蓮市六期重劃區啓用的「花蓮陽光電城」綠能計劃,因發電經濟效益不如預期,480坪建物淪爲上億蚊子館,建物牆面地板屢遭人隨意塗鴉,如同「鬼畫符」。花蓮縣政府原民處長陳建村16日表示,和中央確認建物可「解封」,將爭取花東基金4000萬元,活化利用打造原住民族文化產業據點,預計暑假動工

設備老舊如同荒廢

能源議題近來備受關注,「花蓮洄瀾之心陽光電城」是前花蓮縣長謝深山重要大型開發計劃,號稱花蓮綠能產業邁向新里程碑,當時由經濟部能源局、營建署及縣府斥資4億元建造,主體空間2009年啓用,現場架設逾1000片太陽能板,估每年可產出20萬度電,不料經濟效益不彰,陽光電城外貌被譏爲「鐵工廠」,近年發電設備老舊,發電功能大降,如同荒廢。

盼吸引藝術家進駐

直到2017年,陽光電城附近的東大門夜市開幕,加上有社團借用進駐管理,縣府舉辦花彩活動,試圖拉昇人氣,同時也宣佈將改造建物活化再利用,讓原住民文創進駐。不過,平日仍因缺乏專人管理,不僅有遊民入住,上週還遭人惡意破壞、塗鴉。

陳建村指出,陽光電城土地、建物產權均屬縣府,當年因「洄瀾之星」計劃由中央補助,主結構、太陽能板等相關設施,在一定期限內不得拆除,如今經討論決定改造成縣內首座原住民文創產業聚落,整修改建融入原民特色,提高文創能見度

他說,陽光電城約有480坪容積建物,已向花東基金爭取4000萬元經費,預計今年暑假動工,1年後完工啓用,未來3層樓高的室內空間,將由符合原住民相關產業進駐,包括原民生活美學教室駐村藝術家空間及手作中心設施,盼吸引藝術創作人才返鄉,也讓園區內自主形成設計社羣,成爲東臺灣首屈一指的原民文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