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衣尚中國》品婚服之美

先秦結婚是在黃昏,唐代的婚服紅綠搭配,明代的鳳冠霞帔最讓人嚮往,“帔”與當今的紗巾有着異曲同工之妙……《衣尚中國》之“良緣之美”讓人輕輕鬆鬆地“漲姿勢”,瞭解到婚俗的演變歷程,舉重若輕地帶領觀衆穿越古今,讀懂了婚服中蘊含的精神圖騰。

婚服曾經流行“紅配綠”

如果說《衣尚中國》第一期選擇了“錦繡之美”,是因爲它背後有着“河山”、“中華”之磅礴寓意。那麼剛剛播出的第二期選擇以“良緣之美”爲主題,則是因爲嫁衣之中寄託着中國人幾千年的浪漫深情

節目通過歷史匠心、創演三大表達空間,打通過去現在和未來,用表演、訪談、秀演三類形式,聯合探尋服飾背後的表達。

在“歷史空間”環節中,舞臺劇《黃昏親迎》、舞蹈《青廬交拜》、戲劇《桃花仙》三段表演講述了關於婚姻的故事,通過玄纁、青紅紅色三套婚服的外化體現出不同時期中國女性的婚姻命題。

《黃昏親迎》作爲開篇,一下讓觀衆感覺到“暴擊”,先秦時的婚俗與當今竟有如此不同,婚服以黑色爲主,淺紅色爲輔,結婚的氛圍十分肅穆,不能舉樂慶賀。節目中,惠英紅扮演的母親,如訴如泣,憂思女兒遠嫁他鄉,黃昏時天光黯淡更爲新娘添一番愁緒;而在第二段舞臺劇《青廬交拜》時,則風格一轉,讓人看到了唐代新人的熱烈喜慶,“借問妝成未,東方欲曉霞”的催問讓人想起了有趣的“擋門”風俗,而新娘嫁衣“紅配綠”的大膽組合也別有一番風情;第三段《桃花仙》則用明代唐伯虎的一段愛情故事,講述一個人心中有愛便不孤單,也呈現出明代婚服大度規整,鳳冠霞帔、雍容華麗。

在“匠心空間”環節,古代服飾研究者董進帶來一套明代大紅四獸朝麒麟袍的複製件,再一次印證了古人對紅綠配色的喜愛。節目主持人李思思現場試穿這件麒麟袍,亭亭玉立端莊大方,頗有新嫁娘的味道。婚嫁習俗中“三金的由來”、“新娘爲什麼要帶紅蓋頭”等知識點也在不停輸出,節目有意思又有意義。

擷取東方美學元素 設計當代的中式嫁衣

創演空間的主題秀是《衣尚中國》節目的創新環節,第一期享譽國際的中國服裝設計師倫斯.許選用了國寶級面料“南京雲錦”,向觀衆展示了中國工藝的高端水準以及傳統面料在當今社會時裝中的創新運用。本期良緣主題,第一位被法國高級定製時裝聯合會高定邀請在巴黎高定周官方日程內展示個人作品的中國設計師郭培爲節目設計了九十九件婚服,取意“長長久久”。雲肩鳳尾、東方翹檐、九龍戲水的等東方元素都被她融入了現代感的婚服中。

郭培設計的婚服中,創新的鳳凰紋樣有一對誇張的翅膀,對此她解讀到:“因爲我覺得女性很重要的就是她對生活的那份包容,一個女人從女孩慢慢成爲了一個女人,她隨之就要有包容的胸懷,所以用一對很大的翅膀展開,然後擁抱美麗的生活,創造生活。”

每個人對“美”的理解和認識各有不同,羅丹曾說過: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衣尚中國》則帶領觀衆一步步地探尋愛情中美的精神內核。鳳冠霞帔的神韻並沒有遠去,在中國文化的熱潮中,嫁衣上羅織的龍鳳、鴛鴦、花朵彷彿是女子的幸福組合,寓意着對於美好未來的無限期盼。

婚服爲愛而生 讀來就是永恆

中國人的情感雖然內斂深沉,但是,對於美好愛情的渴望從未改變,“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個平凡而真誠的諾言歷經兩千多年,至今在耳久久迴盪,成爲歲月中難以磨滅的記憶與回答。 注重家庭觀念的中國人早已把對於美好生活的期許繡進了婚服中,一針一線都是對於愛情的歌詠,也維繫着中國人獨有的血脈和情感傳承。

節目組精心策劃了一個愛情創意短片,邀請五對夫妻在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穿上了中式婚服,不同的年齡、同樣的感動,有的夫妻風華正茂,有的夫婦已是白髮蒼蒼,婚服彷彿讓他們重回熱戀時期,再一次深情凝視彼此,回望一路走來的艱辛,那種“繁華落盡與君老”的不變初心觀者震撼,不經意間已經紅了眼眶。 其中有一對曾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年近八十歲的金婚夫婦,第一次看到對方穿婚服,老爺爺的一句“仙女一樣”是世間最美的情話

在節目主題紋樣推薦環節中,從歷史寶庫中精心挑選的“鴛鴦卷草紋”走進大衆視野,觀衆可以登陸中央廣播電視總檯爲“衣尚中國”定製的專屬文創小程序,對該紋樣進行創意設計,真正做到了讓傳統紋樣走進生活。騰訊旗下天涯明月刀IP也將根據《衣尚中國》推薦的“良緣之美”主題紋樣,攜手郭培,在遊戲內實現國風華服的數字化重塑。

《衣尚中國》對於婚服的講述已經超越了外在的表達,呈現出中國人獨特的審美價值系統、審美風尚、審美觀念,成爲國人精神內核的外化。正如《衣尚中國》審美解讀人——中央美術學院院長範迪安所說:“婚服爲愛的時刻而生,中國婚服的千變萬化從中看到的卻是永恆,一針一線的巧思,寓意深遠的紋樣,吉祥喜慶的圖案、關於愛的諾言,婚服是回憶的載體,是文獻價值的藝術品,是中華獨特文化符號,是用傳統審美技藝串接歷史、承接當下、對話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