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頌斯愛臺灣《爲樂而生》揭密

一代指揮大師馬利斯楊頌斯,他在2019年過世,諸多樂迷至今仍十分懷念。(cPeter Meisel,有樂出版提供)

慕尼黑愛樂品牌總監彼得.麥瑟,近期在楊頌斯的中文版傳記《爲樂而生》,揭密楊頌斯過去爲什麼喜歡來臺演出。(有樂出版提供)

一代指揮大師馬利斯.楊頌斯於2019年過世,諸多樂迷至今仍十分懷念。慕尼黑愛樂品牌總監彼得.麥瑟,近期在楊頌斯的中文版傳記《爲樂而生》,揭密楊頌斯過去爲什麼喜歡來臺演出,原來是因爲臺灣全世界最好的觀衆

彼得表示,臺灣有對藝術成就的尊重和熱愛,「在音樂會演出期間絕對的靜默和專注,對比演出結束後的熱情和喧囂,讓楊頌斯熱衷來臺。」

彼得擔任慕尼黑愛樂和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的品牌總監共超過二十五年以上,曾和大指揮家傑利畢達克、李汶、提勒曼等人共事,對楊頌斯也有許多一手觀察。

書裡彼得提及,楊頌斯之所以是頂尖指揮的原因,在於他對音樂與聲響細節的要求,包括花費10分鐘和打擊樂手琢磨改善一個鐘的單一音符聲響,或是演出理查史特勞斯阿爾卑斯交響曲》時,調整樂手演奏位置,「音樂家是在舞臺後方、前廳、還是在舞臺周圍的其他地方演奏?都有不同的測試考量。」

彼得表示,每個音樂廳線路配置不同,加上彩排時間往往很短,「觀衆不會知道,爲了在臺上演奏出《阿爾卑斯交響曲》中二十二個小節的音樂,就耗費了多少時間;觀衆們就是有特權去享受完美的聲音。」

彼得表示,其實臺灣還有另外一點令他印象深刻,目前全世界的樂團都希望能讓更多年輕人古典音樂,「但我幾年前協助臺灣的國家交響樂團舉辦工作坊時,他們卻問我:要如何讓年長觀衆聽音樂會?我覺得很不可思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