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網直播,中共中央宣傳部下午3時舉行“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肖遠企,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李超,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王春英介紹了黨的十八大以來金融領域改革與發展情況,並答記者問。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在發佈會上表示,這十年,我們穩健實施以我爲主的貨幣政策,綜合研判複雜多變的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發揮好貨幣政策總量調節和結構調節的雙重功能,前瞻性地加強跨週期的調節,有效應對世紀疫情等內外部的衝擊。在這個過程當中,有力地促進穩增長、穩物價、穩就業和國際收支平衡。我們堅持管住貨幣總閘門,不搞大水漫灌,守護好老百姓的錢袋子。2012年以來,廣義貨幣供應量(M2)年均增速10.8%,與名義GDP年均增速基本匹配,有力地推動了國民經濟穩健發展。
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表示,人民銀行在設計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時堅持順勢而爲,按照目標一致性原則設立激勵相容機制。把人民銀行資金和金融機構對特定領域和行業信貸投放順勢掛鉤,調動金融機構積極性,以更有效促進信貸結構優化。此外,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也具有基礎貨幣投放功能,有助於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支持信貸平穩增長。人民銀行在總量框架下運用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會根據經濟發展不同時期、不同階段的重點需要“有進有退”,把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數量和投放規模控制在合意水平,與總量型政策工具形成良好配合。“市場也應該注意到,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利率水平與市場利率水平之間通常相差不大,不會對市場化的利率體系造成太大影響。”
李超介紹,這十年,資本市場的國際吸引力和影響力大幅增長。統籌開放和安全制度性開放翻開新篇章,行業機構外資股比全面放開,啓動滬深港通、滬倫通,A股納入國際知名指數並不斷提升比重,外資連續多年保持淨流入。 李超表示,這十年,資本市場的韌性和抗風險能力明顯增強。堅持通過改革提升監管治理效能,健全市場的內生穩定和外部約束機制,及時穩定市場預期,資本市場風險總體收斂,基本可控。近年來也經受住了各種國際、國內超預期的衝擊,主要指數穩中有升,健康發展態勢持續鞏固。下一步,將繼續堅持建制度、不干預、零容忍,努力打造一個規範、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證監會副主席李超指出,近年來,專業機構投資者力量持續壯大。截至5月底,境內專業機構投資者和外資持有A股流通股市值佔比達到了22.8%,比2016年提升了6.9個百分點。2021年個人投資者交易佔比首次下降到了70%以下,價值投資、長期投資、理性投資的理念逐步建立。
李超:公募基金管理規模目前爲26萬億元 十年間增長了8倍
李超介紹,這十年,市場主體高質量發展邁上新的臺階,實體上市公司利潤佔規上工業企業利潤的比重由十年前的23%增長到目前的接近50%,國民經濟支柱地位更加鞏固。我國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的總資產十年間增長5.5倍,公募基金管理規模目前爲26萬億元,十年間增長了8倍,行業實力大幅增強。
李超:A股市場上市公司結構、投資者結構逐步優化
李超表示,上市公司結構在發生明顯的變化,質量得到了明顯改觀。從經營效益看,上市公司資產規模相比較十年前增長了兩倍,營業收入、淨利潤總體保持比較高的增速,近三年累計現金分紅達到了4.4萬億元,較之前三年的增長接近50%。 據李超介紹,常態化退市機制逐步建立,退出渠道大幅順暢。2019年到2021年強制退市加速,是之前10年總和的三倍以上。 另據李超介紹,投資者結構逐步優化,專業機構投資者力量持續壯大。截至5月底,境內專業機構投資者和外資持有流通股市值佔比達到了22.8%,比2016年提升了6.9個百分點。2021年個人投資者交易佔比首次下降到了70%以下,價值投資、長期投資、理性投資的理念逐步建立。
以下是發佈會文字實錄: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 陳雨露:
各位記者朋友,大家好!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十年,是中國金融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的十年。在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人民銀行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持續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穩步擴大金融開放,統籌發展與安全,有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這十年,我們穩健實施以我爲主的貨幣政策,綜合研判複雜多變的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發揮好貨幣政策總量調節和結構調節的雙重功能,前瞻性地加強跨週期的調節,有效應對世紀疫情等內外部的衝擊。在這個過程當中,有力地促進穩增長、穩物價、穩就業和國際收支平衡。我們堅持管住貨幣總閘門,不搞大水漫灌,守護好老百姓的錢袋子。2012年以來,廣義貨幣供應量(M2)年均增速10.8%,與名義GDP年均增速基本匹配,有力地推動了國民經濟穩健發展。
這十年,我們以新發展理念引領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大力發展綠色金融,推動綠色低碳轉型。我們的綠色貸款、綠色債券餘額位居世界前列。共同牽頭制定綠色金融國際規則和標準,引領全球綠色金融健康蓬勃發展。堅持創新驅動,高技術製造業中長期貸款餘額較十年前增加了近七倍。增強金融普惠共享,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今年一季度末,普惠小微貸款餘額超過20萬億元,支持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超過5000萬戶。創新金融服務全力支持打贏脫貧攻堅戰,並與鄉村振興戰略有效銜接。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基本建立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境外主體持有境內人民幣金融資產比十年前增加了2.4倍。人民幣成功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成爲第三大籃子貨幣,權重從10.92%提升至12.28%。
十年來,我們統籌金融發展和安全,守住了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牽頭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攻堅戰,取得了重要的階段性成果,重點領域的風險得到穩妥處置,金融風險整體收斂、總體可控。
十年來,我們不斷強化數字經濟時代的國家金融基礎設施建設,現代化金融服務體系邁上新臺階。超前佈局,統籌謀劃,穩妥推動數字人民幣研發和試點,全面升級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構建覆蓋全社會的徵信體系,建設完善全球最大的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持續築牢反洗錢、反欺詐的金融安全防線,全面加強金融消費者保護。
下一步,人民銀行將繼續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堅定不移地走好中國特色金融發展道路,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作出更大貢獻。
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 肖遠企:
各位媒體朋友,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下午好!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金融業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銀行業保險業實現新的跨越式發展。
金融與實體經濟良性循環逐步形成。過去十年,銀行貸款和債券投資年均增速分別爲13.1%和14.7%,與名義GDP增速基本匹配。同業理財、信託通道較歷史峰值大幅縮減,金融脫實向虛得到扭轉。保險深度從2.98%上升到3.93%,保險密度從1144元每人上升到3179元每人,大病保險制度從2012年建立以來已覆蓋12.2億城鄉居民,長期護理保險覆蓋近1.5億人,農業保險爲農戶提供風險保障從2012年的0.9萬億元增長至2021年的4.4萬億元,爲災後重建提供了關鍵資金保障。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普惠型涉農貸款年均增速分別達到25.5%和14.9%,大大高於貸款平均增速。人均銀行賬戶約9.5個,普惠金融覆蓋範圍和可及性顯著提高。
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取得重要成果。金融監管部門堅決防範化解金融風險,金融資產盲目擴張得到根本扭轉,高風險影子銀行較歷史峰值壓降約25萬億元。不良資產處置大步推進,過去十年累計消化不良資產16萬億元,一大批突出的風險隱患得到消除。金融違法與腐敗行爲受到嚴厲懲治。
銀行業保險業改革開放呈現新局面。持續健全金融機構公司治理,深化中小銀行農信社改革。第三支柱養老保險改革試點取得重大進展,專屬商業養老保險試點範圍擴大至全國,養老理財試點範圍擴大至十地十機構。2022年5月末,養老理財認購金額超600億元。十年來,我們推出50多項銀行保險開放政策。2021年,在華外資銀行資本和資產均較十年前增長超過50%,在華外資保險公司資本十年間增長1.3倍,資產增長6倍。一大批專業性銀行業保險業機構,如外資理財公司、外資資產管理公司等積極參與中國金融市場發展。
嚴監管氛圍基本形成。我們制定和修改法律規章70餘部,金融法治建設取得重大成效,依法監管能力明顯提高。向社會公開五批124個違法違規股東。採取多種形式嚴厲處罰銀行保險機構和相關責任人員的違法違規行爲,一體推進金融風險防範和金融腐敗懲治。
銀保監會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引,堅持和加強黨對金融工作的全面領導,捍衛“兩個確立”,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定不移走好中國特色金融監管之路,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