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鉅虧,轉入負資產運營?快速加息時,QE放水“惡果”開始顯現

有分析指出,過去十幾年,發達經濟體通過QE買債的量化寬鬆政策,已經將很大一部分國家債務的償付轉爲了浮動利率。伴隨當前短期利率迅速上升,浮動利率的債務償付就變得更爲昂貴。

這其中的邏輯是,在量寬政策下,歐美央行們購買了大量以國債等政府債務爲主導的債券,並通過創建準備金(reserve)來完成支付,後者被商業銀行們存放在央行來賺取存款利息。

在低利率時代,由於短期利率接近零甚至是負值,央行們幾乎不用爲這些準備金支付任何利息,同時還能從天量買債後持有的債券中賺取票息,這部分“利潤”會被轉入各國財政部。

但在加息週期中一切都變了。伴隨利率飆升,歐美央行爲上述準備金支付的利息金額同步快速增長,而從持債中獲得的票息收入大致相同,主動售債甚至還會跌破面值,這就令央行遭遇鉅虧。

一方面,由於越來越多的市場人士押注歐美央行政策利率會在更長時間內保持更高水平,這些央行面臨的虧損勢必進一步加深。同時,央行轉虧後不會再向財政部“轉賬”,甚至還可能伸手向公共財政“要錢”來彌補虧空,有可能令政府被迫削減其他方面的支出,進而引發政治風波。

上述擔心並不是空穴來風。黯淡的前景已經隨着歐洲各國央行公佈2022年財報逐漸轉爲現實。

華爾街見聞本週提到,德國央行罕見承認“加息後,QE購債導致鉅虧”,也令政府財政岌岌可危。

雖然德國央行去年錄得零利潤(即沒有虧損),卻靠着提取10億歐元風險撥備金才實現,令剩餘的損失撥備金降至192億歐元。所以,其實德國央行自1979年以來首次出現了虧損,主要由於利率上升降低了QE所購買逾1萬億歐元鉅額債券的價值,連續第三年不會向政府分配利潤。

德國央行行長Joachim Nagel警告稱,量寬買債造成的損失將在未來幾年內完全耗盡該行風險撥備金,並直言“這種損害最終是過去幾年異常擴張的貨幣政策所造就。”不過,德國央行選擇將預期的虧損遞延下去,由未來產生的利潤陸續抵消,暫時不需要從政府(即用納稅人的錢)注資。

上週,歐洲央行的2022年報也顯示蒙受了16億歐元損失,通過動用風險撥備金才實現“去年利潤爲零”,剩餘撥備金降至66億歐元。

歐央行稱,去年向歐元區各國央行支付的、與QE買債相關的利息激增至約20億歐元,資產減記也飆升至18億歐元,“主要是由於債券收益率上升導致自有基金和美元投資組合中所持證券未實現的價格損失”,也是5萬億歐元QE買債+快速加息帶來的惡果之一。

其他的歐元區國家央行也開始警告,由於利率走高導致QE買債後的準備金服務成本飆升,區域內的國家央行可能會出現虧損,這將是十多年“放水”政策披露出來的首次重大損失。

荷蘭央行稱可能會在未來幾年看到“相當大的”資金短缺,極端情況下需要納稅人救助。比利時央行預計到2027年或損失約90億歐元。歐元區之外的瑞士央行去年虧損破紀錄。

智庫歐洲政策研究中心的研究員Daniel Gros估計,德國央行在未來十年內將因投資政府債券而蒙受1930億歐元的損失,超過歐元區其他國家央行。若歐央行利率保持在當前水平,今年德國央行虧損或激增至260億歐元,這將抹去192億歐元風險撥備和25億歐元資本金,即負資產運營。

他還預計,2023年法國央行將爲此損失170歐元、意大利央行損失90億歐元、荷蘭央行損失50億歐元,如果利率在2024年保持高位,荷蘭和法國央行也將面臨負資產風險。不過國際清算銀行認爲,央行可以在負資產狀態下維持運營,官員們也聲稱年度虧損不會對貨幣政策產生影響。

此外,對於英國來說,過去十年,英國央行將超過1200億英鎊的量寬計劃所得利潤上交給英國財政部,根據規定,當英國央行持債出現虧損時,政府將反方向匯款。市場預計該國政府今年的利息支出將翻倍,達到佔GDP的近5%,爲二戰結束以來最高比例。

美聯儲面臨與歐洲各國央行們相同的困境,其去年向美國財政部轉移支付的逾1000億美元“利潤”今年可能縮減至接近零,這不利於縮小美國預算赤字,並會激化國會兩黨對債務上限的爭論。

根據當前準備金餘額和利率走勢,美聯儲今年最終可能向商業銀行支付約1500億美元的準備金利息。今明兩年歐洲央行支付的準備金利息或至少達到930億歐元。

正如英國預算責任辦公室主席Richard Hughes去年11月對議會委員會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