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最新數據發佈!3月新增貸款超市場預期
中國商報(記者 王彤旭)4月13日,央行發佈最新金融數據。數據顯示,2025年3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爲326.06萬億元,同比增長7%;狹義貨幣(M1)餘額爲113.49萬億元,同比增長1.6%。
社會融資規模方面,3月末,我國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爲422.96萬億元,同比增長8.4%。一季度,我國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爲15.18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2.37萬億元。
3月,人民幣貸款增加3.64萬億元,同比多增5470億元。一季度,人民幣貸款增加9.78萬億元。
華泰證券研報顯示,3月新增人民幣貸款與新增社融均超市場預期。3月新增社融5.89萬億元,同比多增1.05萬億元。3月社融同比增速從2月的8.2%回升至8.4%,季節調整後月環比折年增速持平於2月的10.1%。
“我國金融總量保持合理增長,主要指標增速出現回升,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穩固。同時,貨幣政策的靈活性和有效性也得到了體現,通過適時調整政策力度和節奏,有效應對了經濟下行壓力,保持了金融市場穩定。”新智派新質生產力會客廳聯合創始發起人袁帥表示。
具體來看,3月末,我國人民幣貸款餘額爲265.41萬億元,同比增長7.4%。分部門看,一季度,住戶貸款增加1.04萬億元;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8.66萬億元,其中中長期貸款增加5.58萬億元。
華泰證券認爲,3月住戶短期、中長期貸款餘額分別環比上升4841億元、5047億元。住戶短期貸款同比少增67億元,中長期貸款同比多增531億元,顯示住戶地產需求有所企穩。
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表示,社會融資規模的大頭通常是貸款和政府債券,今年3月,除了貸款外,政府債券增長較快,也帶動了社會融資規模增速繼續提升。
相關數據顯示,3月政府債券新增近1.5萬億元,同比多增近1萬億元。業內人士表示,用於置換隱性債務的特殊再融資債券維持較快發行節奏。從短期看,融資平臺債務置換歸還銀行貸款,可能會影響信貸總量,但從長期來看有利於緩釋地方債務風險,推動融資平臺完成市場化轉型,騰挪出更多地方財力來增強經濟發展動能。
“3月新增社融超預期,主要是因爲財政政策前置發力和居民地產需求企穩。鑑於4月以來美國對華大幅加徵關稅,往後需關注財政政策能否繼續前置發力、貨幣政策是否有進一步寬鬆,如定向金融工具等結構性貨幣政策出臺情況,同時關注企業盈利受關稅影響情況。”華泰證券表示。
業內人士預計,4月金融總量增長仍有支撐,儘管部分企業的有效信貸需求可能回落,但是我國經濟具有強大韌性,各方面還會繼續保持有力度的政策支持。同時,我國貨幣政策還有空間和餘力,將根據形勢需要和外部影響動態調整,加強逆週期調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