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應超:危機入市,留意 大類需求

楊應超:在疫情的橫行下,要從三大需求來尋找投資機會。圖/摘自網路

新冠肺炎疫情下,楊應超看投資新趨勢

全球股市經過3月暴跌後,近期隨着歐美新冠肺炎疫情發展,而上下起伏,知名分析師異康集團和青興資本首席資深顧問、柯克蘭資本董事長楊應超建議投資人,在疫情橫行下,如想要危機入市,可留意三大需求,尋找投資機會。

他指出,一是「遞延的需求」,如手機,目前很多機構法人因歐美國家封城鎖國,下修手機需求,但他認爲,科技品需求不會消失,只是被遞延,消費者也許會延後替換新手機,但需求不會消失。

最近因在家工作,有些科技需求反而大增,例如筆電、視訊、網速、網購等,楊應超說,他家裡的四個人都在家工作或就學,四個人都需要筆電,網速也需要加快,這就是新出現的需求。

二是「消失的需求」,如航空、餐飲、遊輪、電影院,因爲疫情之故,改變了大家的習性,即使在疫情之後,消費習性也可能因此改變,要留意的是,有些商業行爲一旦消失了,可能不會再回復。

三是「提前的需求」,如衛生紙、口罩、消毐用品,因爲疫情情勢嚴峻,讓大家搶着囤貨,把未來幾年需要的量,集中在現在消費,也形成短期的供需緊繃。也就是說,當疫情結束後,這些需求將會消失一段時間。

中美貿易戰已將科技標準和製造地點,區分爲中國化和非中國化,新冠肺炎疫情將更加速此一趨勢,楊應超預期,對科技供應鏈來說,分散製造的腳步,在疫情之後,將會更爲加快。

楊應超指出,從過往股災經驗來看,財富重新分配會讓富者愈富、貧者愈貧,他本人已歷經多次股災,包括1987年黑色星期一、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2000年的科技網路泡沫、2003年的SARS及2007~2008年的金融海嘯,既然不是第一次碰到股災,就要學着不被燙到,因此,他採取股債各半的投資策略,雖然少賺一點,但風險也少一點。

他建議,投資時要做好資產配置,並以閒錢危機入市,只投資自己懂的商品,不能把投資當運氣,而是要靠實力。此外,現金部位至少留有三至六個月的生活之需,再保險一點,則要夠一兩年之用,如此一來,就可以不管股市指數高低點,選擇此時逢低進場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