瑤山鱷蜥「胎生」產下寶寶 從小眼神犀利像寶可夢

▲剛出生的小鱷蜥看起來有點像寶可夢。(圖/臺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寵物小組綜合報導

臺北市立動物園今年再度成功繁殖「瑤山鱷蜥」,這種蜥蜴非常特別屬於「胎生」,被列爲一級保育類動物,此次的寶寶將和新加坡動物園交換,攜手推展瀕危物種的保育。

瑤山鱷蜥要「冷過」纔會喚醒繁殖的慾望,過去園內的瑤山鱷蜥在定溫的溫暖環境下,每天吃飽睡睡飽吃,於是保育員去年將合適的公母鱷蜥移到箱內暗處,並將溫度調低、水抽乾,才終於「造蜥成功」。今年2月保育員再次進行繁殖刺激,11月發現雌性鱷蜥「小宇」停止進食,便幫忙移到水位較低處,幾天後總算看見9只健康的寶寶。

▲鱷蜥寶寶是胎生,一出生就長這樣。(圖/臺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特別的是,瑤山鱷蜥是少數胎生寶寶,小宇是直接產下「整隻小鱷蜥」而非產卵孵蛋,保育員表示,這次小宇生產歷時不到4小時,因此想要目睹生產過程非常不容易,都是靠着保育員每日在工作中定期巡視,纔有機會迅速發現產房中多了瑤山鱷蜥寶寶的身影,再追蹤到後續的生產過程,棲木水中還可以找到「小宇」生產時留下的胎盤組織。

▲▼成年鱷蜥要先「冷過」纔有繁殖意願。(圖/臺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瑤山鱷蜥又稱中國鱷蜥,分佈於中國廣西廣東貴州湖南等地,于越南北部也發現另一個族羣,獨立成一個亞種體長約35-41公分,喜好棲息于山區濱水森林,屬於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所認定的瀕危野生動物

由於近年來在寵物市場需求量持續增加,瑤山鱷蜥已被列爲華盛頓公約中一級保育類動物(CITES I),在臺灣同樣被列爲禁止買賣的珍貴稀有保育類動物。臺北市立動物園與新加坡動物園透過「瑤山鱷蜥」交換,維持園內族羣的個體數量,也來爲族羣的遺傳多樣性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