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界熱議白酒行業產融協同新活力 共話產業“美時代”
人民網北京6月24日電 (黃盛)從“水光山色與人親”的山河之美,到“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歷史之美;從唯不忘相思的情感之美,到詩酒趁年華的文化之美……從古至今,人們對美的欣賞伴隨着白酒這一重要的載體和媒介,成爲文化價值的獨特符號。如今,當大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白酒產融協同碰撞到一起,產業的“美時代”正徐徐來臨。
21日,2022貴州茅臺集團舉行戰略研討會在茅臺國際大酒店成功舉行。會上,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宋書玉,茅臺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丁雄軍,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管理學教授陳春花,中信證券董事總經理、首席消費產業分析師姜婭,北大縱橫高級合夥人潘亦藩等產業人士,就白酒行業的產業集羣發展、產融協同創新以及多元化發展產業“美時代”等話題進行了探討和交流。
“中國白酒就是爲美好生活釀造美的產業。”在與會的產業嘉賓看來,白酒伴隨着人類文明的進步而發展,並與產區相融相生,當下白酒產業仍需讓消費者瞭解白酒之美,讓產業走進美好時代。
多元共生 做“美時代”的代表
宋書玉認爲,白酒產業具有品質之美、釀造之美和科創之美。在產業時代,酒農業、酒文創、酒消費、酒旅遊、酒包裝、酒康養等多產聯動。“白酒經濟價值會成爲名酒產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支撐。”宋書玉說,中國白酒產業競合時代的標誌就是各美其美,美到極致,同時還要共同踐行好社會責任,構建產業與社會各界的和諧關係,共同構建競合機制、競合規則、競合自律、競合約束。
姜婭認爲,白酒行業的產融協同可以帶動上下游企業共同發展嫁接金融資源帶動當地經濟發展,當前階段可着重於供應鏈數字化與資金來源的優化。她建議,依託產業循序漸進創新金融業務,搭建合理的風險管理框架,注重產融結合型人才的培養和積累。
“白酒行業本質是品牌文化、文化之道、文化符號、文化個性、文化價值。”潘亦藩表示,白酒品類背後的品牌是行業競爭的基本單位,真正的品類在消費者心中其實是對美生活內涵的詮釋,而茅臺是“美時代”的代表。
“茅臺也進入了‘美時代’,這個時代充滿了變化,充斥着挑戰,是一個需要不斷奮鬥的時代。茅臺要順應時代之變,就必須主動尋道、主動求變。”丁雄軍表示,在質量上,茅臺提出了五匠質量觀,構建“365”質量管理體系;在供應鏈上,提出了“供”以質勝、“應”爲夥伴、“鏈”接現代的理念,着力構建茅臺供應鏈生態圈;在銷售上,提出了營銷“美時代”“五合營銷法”;在科技創新上,建立高水平創新平臺,啓動了200多項科技創新項目;在文化上,着力從“人、文、物、藝、禮、節、和、史、器”九大系列推動建設文化茅臺。
陳春花表示,茅臺是民族品牌,之所以能相伴人們的生活延續至今,不僅是限於酒的本身,還源於茅臺帶給人們生活的體驗和美好的感知,希望茅臺在“美時代”創造出更多可能性,探索更加美好的未來。
產融協同 提升供應鏈現代化水平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要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鍛造產業鏈供應鏈長板,補齊產業鏈供應鏈短板,推動產業鏈上中下游、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優化產業鏈供應鏈發展環境。
對於歷史悠久的白酒行業而言,產業鏈供應鏈短板如何補齊?不少與會嘉賓認爲,白酒產業應該搭建產融平臺,建立起供應鏈等產業生態集羣,並通過數字融合、酒旅融合、產融結合等佈局行業新賽道,真讓讓消費者感受到產品之“美”。
姜婭認爲,產融發展可能面臨的問題,主要是現有核心業務相對聚焦,多元化程度較低;產業鏈條相對較短,現金流普遍較好;資金來源較爲單一,成本優勢不明顯;金融體系尚不完整,參股機構協同不足兼具產業和金融背景的人才相對缺乏以及風險控制問題。針對茅臺產融協同,提出了“根植產業生態圈,深化金融帶動作用”“重視投資撬動作用,延伸業務佈局”“有節奏地擴充金融業務鏈條”三個方面的建議。
丁雄軍表示,對於茅臺而言,如何把握新賽道、掌握主動權、實現新發展?我認爲就是要提前謀劃、提前佈局,搶佔新賽道、開闢新賽道、引領新賽道。這裡面有很多、很大的文章可以做,“茅臺+”“+茅臺”“茅臺×”,數字融合、酒旅融合、產融結合等等。
宋書玉建言,中國白酒美在歷史、美在產區、美在釀造、美在品質、美在文化,要不斷提升和創造中國白酒的科創之美、釀造之美、品質之美,推動中國白酒走向美酒經濟時代、美酒生態釀造時代、美好的競合時代、美好生活更好的美酒體驗時代。他說,中國酒文化是通往世界的美文化,要讓中國酒文化的極致之美更極致、結構之美更堅固、平衡之美更穩定,與時代共鳴、與消費者共情,共享美好生活、共品時代美,共創中國酒業美好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