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界:數據基礎制度建設提速 打造繁榮有序產業生態
人民網北京6月25日電 (黃盛)日前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六次會議,對數據要素確權、流通、安全、監管等方面作出重要戰略部署與引導方針。業內專家表示,此次會議標誌着我國數據要素基礎制度頂層設計進一步完善,數據基礎制度的建設將全面提速,打造繁榮有序產業生態。
會議指出,要建立數據產權制度,推進公共數據、企業數據、個人數據分類分級確權授權使用,建立數據資源持有權、數據加工使用權、數據產品經營權等分置的產權運行機制;要建立合規高效的數據要素流通和交易制度,完善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機制;要把安全貫穿數據治理全過程,守住安全底線,明確監管紅線;要構建政府、企業、社會多方協同治理模式,強化分行業監管和跨行業協同監管。
香港科技大學智能網絡與系統實驗室主任、副教授陳凱表示,數據要素基礎制度建設的加速以及確權、流通、安全、監管等上層設計的進一步完善,有效加快了數據要素市場的培育,發揮出大數據特性優勢,夯實產業發展基礎,構建穩定高效產業鏈,打造繁榮有序產業生態。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顧天安認爲,數據作爲數字時代最重要的生產要素,正在全面重構全球生產、流通、分配和消費等領域,成爲大國間競相爭奪的制高點。充分釋放數據要素價值,推動形成全國一體化的超大規模數據要素市場,是充分發揮我國海量數據資源和豐富應用場景優勢的前提保障。
據悉,我國數據要素市場的培育和基礎制度的建設已有紮實基礎。在陳凱看來,我國豐富的數據場景與規模龐大的數字規模,爲數據要素的市場化流通提供了豐富的數據生態基礎。同時,以“區塊鏈”“隱私計算”爲代表的技術不斷成熟,爲解決數據存證、數據確權、數據流通安全及隱私保護等問題提供基礎支撐,爲海量複雜的數據要素全面流通提供了堅實技術保障。
“各地數據交易所陸續開展了對數據安全流通機制的深入探索,爲統籌規劃、全面建設數據基礎制度提供了寶貴的先行經驗。”陳凱說,數據要素流通價值獲得了社會面的廣泛認同,社會各界資源持續朝着數字經濟領域積極涌入。
在各界資源逐步投入的數據要素市場中,隱私計算技術在保護數據隱私安全的前提下,對數據進行分析和計算,爲數據的跨行業、跨機構的高效安全流通提供了有力保障。
“隱私計算正是平衡數據利用與安全的重要策略。”中國信通院雲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所長何寶宏表示,隱私計算是涵蓋衆多學科的交叉融合技術,目前已形成了多方安全計算、聯邦學習、可信執行環境爲代表的相對成熟的技術體系,爲數據的隱私保護與計算提供豐富的解決方案。
“隱私計算實現對數據特性使用權定性、形成可控定量供給,有效避免了數據濫用風險,釐清了數據責、權、利,有效促進了數據要素有序應用與數據價值的安全釋放。”陳凱認爲,目前隱私計算技術在金融、政務、醫療等場景不斷落地,但是計算效率仍然是制約隱私計算行業快速發展的重要因素。特別是隨着數據交易體系的逐步完善,未來大量的數據流通需求會逐步涌現,龐大的數據量和複雜的數據特徵,會成爲隱私計算技術需要解決的問題。
隨着我國數據流通場景的快速拓展,數據市場體量的急劇擴張,如何在保證數據流通安全與合規的前提下,提高數據流通效率是數字經濟的核心訴求。?
有業內人士表示,隱私計算在數據基礎制度建設過程中主要起到保駕護航的作用。“數據資源的開發利用實際上伴隨着數據泄露、數據濫用、個人隱私受侵害等一系列安全問題,而隱私計算正在從理念和技術層面爲數據安全提供保障。”上述業內人士說,隱私計算強調的是數據“可用不可見”,以及強調對數據分析結果的使用,是從數據全生命週期的角度對數據進行安全保護,強調在保障安全的基礎上充分釋放數據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