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行館回來了!改爲「熱帶雨林館」 水豚、樹懶萌見客

寵物小組/綜合報導

臺北動物夜行館拆除近7年,9日終於以全新面貌重新開放,新的夜行館改爲「熱帶雨林室內館」,又稱爲「穿山甲館」,超人氣樹懶水豚、大食蟻獸等動物都充滿元氣地與大家見面

臺北市立動物園夜行館101年9月拆除,當時許多粉絲都好不捨,而館內的動物們則遷進其他區域,包括貓頭鷹住進鳥園囓齒動物住進兒童動物區,而也阿氏夜猴、粗尾侏儒狐猴等動物住在未開放參觀欄舍,已經近7年沒有與遊客見面,如今牠們全都重出江湖,也享受更舒適的生活環境。

▲哈~囉~快~來~找~我~玩~喔~(圖/臺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動物園表示,熱帶雨林館從2006年開始規劃、設計施作佔地約1.5公頃,造價達3.9億,包括6個戶外活動區和1個室內館,特別的是室內館設計成穿山甲鋼構造型,展示南美洲熱帶雨林物種園方也提到,「每天都有許多遊客詢問『夜行館什麼時候重新開放?』,夜行館閉館近7年,熱帶雨林館花了13年建成,總算趕在暑假與大家見面。」

熱帶雨林館有許多「超人氣居民」,包括水豚、樹懶、婆羅洲紅毛猩猩、棕蜘蛛猴、棉頭狷猴、指猴、三線潮龜馬來長吻鱷等,當中有許多是IUCN紅皮書中列爲極危或瀕危的物種。

▲人氣水豚的家也在熱帶雨林館。(圖/臺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過去住在夜行館的阿氏夜猴、粗尾侏儒狐猴、小懶猴已經好久不見,現在也全搬到熱帶雨林館。阿氏夜猴被稱爲黑夜中的「大眼精靈」,極佳的夜視能力讓牠們在漆黑的空中獵捕飛行的昆蟲,也因爲頭部外觀被暱稱爲「無臉男」,園內的阿氏夜猴是民國97年從德國法蘭克福動物園遠道而來,大家族生活的模樣給遊客留下深刻印象

▲阿氏夜猴家族從夜行館閉館後就不曾見客。(圖/臺北市立動物園提供/詹德川先生攝)

粗尾侏儒狐猴有着「大尾巴」,他們會將養分以脂肪的形式儲存在尾巴作爲能量來源,所以營養好的個體尾巴就會特別膨大。粗尾侏儒狐猴在野外會「休眠」,每次休眠狀帶可長達6個月,這時候就能好好運用尾巴的能量,等待溫暖的春天來臨。

▲粗尾侏儒狐猴營養越好尾巴越粗。(圖/臺北市立動物園提供/詹德川先生攝)

▲小懶猴有雙又大又圓的眼睛。(圖/臺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小懶猴動作緩慢,不過牠們的手腳抓握能力很強,可以長時間待在樹上,還能將後腳到掛在樹梢,以「倒立」的姿勢來捕捉獵物。小懶猴原生於寮國、越南、柬埔寨,但棲地長年被破壞,還被捕捉當作寵物販售,目前已被IUCN紅皮書列爲易危保育類動物

▲美麗的大食蟻獸Cortesa2018年8月從新加坡來臺,站起來比人還高。(圖/臺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根據聯合國與世界銀行的研究報告,每秒鐘就有相當於一個足球場面積的熱帶雨林消失,園方希望藉着熱帶雨林館的開幕,讓民衆體驗全新的場館、不同的動物,也從瞭解熱帶雨林開始,一起守護「地球的肺」,讓生命生生不息。

▲棉頭絹猴髮型相當特別。(圖/臺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熱帶雨林館的室內展區「穿山甲館」需要領參觀券,每日參觀人數限19200人,每10分鐘管控400入館。比照大貓熊館方式,遊客須在大門入口閘門後置「穿山甲館參觀券」領票,憑票券時間入館參觀,避免長時間排隊等候。熱帶雨林室外區則不需要參觀券可以隨意參觀,園方也特設計遊客步道,與動物活動場較近,也因此需要遊客保持素養,切勿隨意餵食、碰觸動物。

▼臺北市長柯文哲參觀時也看得津津有味。(圖/臺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延伸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