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海難催生「南岬之盟」國際協定書 周春米訪美見證臺灣地位

屏東縣長周春米(左一)參訪美國國會圖書館見證「南岬之盟」李仙得的國會報告文件。圖/屏東縣政府提供

1867年恆春半島發生美國商船「羅妹號」事件,倖存船長與船員因誤闖排灣族領地遭到出草,還引發美國出兵,最後排灣族頭目還與美方駐臺領事定下「南岬之盟」。相關文件現存放於美國國會圖書館,屏東縣長周春米此行訪美特地參觀相關文件,見證屏東在臺灣史上與國際來往重要地位,讓世界從屏東開始認識臺灣。

當年美駐福爾摩沙領事李仙得與斯卡羅原住民協議「南岬之盟」和平協定,是臺灣與美國第一次訂立的國際約定,也是第一次以臺灣人民爲主體簽署的國際協議。

近年史詩大戲「斯卡羅」,就是以「羅妹號」事件爲歷史背景拍攝。「羅妹號」事件是美國與臺灣原住民族間爆發外交事件,美國籍商船羅妹號在外海觸礁,倖存的船長及船員等人在墾丁一帶上岸,因誤闖排灣族領地遭出草,引發美國出兵,而後李仙得與瑯𤩝十八社總頭目卓杞篤口頭協議,秉持人道精神,以紅旗作爲識別求援的海難生還者,是爲「南岬之盟」。

李仙得於1869年再度來臺,與卓杞篤進一步以書面立下非正式的諒解備忘錄,李仙得提交給國會的報告中收錄全文。看到150多年前歷史文件,周春米的訪美行令她頗有感觸,她說,透過歷史文件見證屏東在國際的定位別具意義,大航海時代因文化語言產生衝突誤解,也爲日後文明世界帶來相互尊重與交流,屏東當時作爲世界認識臺灣的入口,此次參訪美國持續爲臺灣與國際奠定合作的基礎,讓屏東成爲世界的屏東。

周春米等人蔘訪位於華盛頓特區美國國會圖書館,爲美國國會的主要研究機構,亦爲世界最大的圖書館,首次以臺灣人民爲主體簽署的協議「南岬之盟」李仙得的國會報告文件即收藏在其間。

屏東縣府表示,除了「羅妹號」事件,1874年恆春半島又發生「牡丹社事件」,都是影響臺灣的重要歷史事件,今年適逢牡丹社事件150週年,縣府規畫系列紀念活動,包括將事件發生地石門古戰場macacukes登錄爲屏東縣史蹟,在落山風風景特定區發起「恆春半島走讀-尋訪琅𤩝故事」計劃,培訓牡丹社事件專業導覽人員等,未來帶領大家走讀歷史,見證屏東作爲世界的入口所爲臺灣帶來的歷史意義。

屏東縣長周春米(右)參訪美國國會圖書館見證「南岬之盟」李仙得的國會報告文件。圖/屏東縣政府提供

屏東縣長周春米(右)參訪美國國會圖書館見證「南岬之盟」李仙得的國會報告文件。圖/屏東縣政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