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氣治污攻堅推動高質量發展

生態環境部、發展改革委等十部門聯合北京市天津市人民政府近日共同印發了《京津冀周邊地區汾渭平原2020-2021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長三角地區2020-2021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爲大氣治理收官戰作出部署。大氣污染防治攻堅行動不僅是改善空氣質量、提升人民幸福感的必要之舉,更是促進企業綠色轉型,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有效途徑。

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十三五”期間,全國空氣質量持續改善,呈現出穩中向好的趨勢。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末端治理爲主的減排方式,帶來的空氣質量提升空間越來越小。以重化工業爲主的產業結構、以煤爲主的能源結構、以公路貨運爲主的運輸結構是造成我國大氣環境污染主因思路決定出路,唯有切實調整四大結構,才能真正完成黨和人民交給我們的歷史任務,使空氣質量改善程度滿足人民羣衆的期待。

此次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明確提出,將圍繞四大結構優化調整,實施一系列重大工程。這些工程的實施不僅能夠從源頭減少污染排放,同時也會對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

能源是國家經濟發展的命脈,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優化能源供給結構,無論對環境污染治理,還是對經濟轉型發展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廣東省肇慶陶瓷產業綠色清潔轉型發展爲例。肇慶的建築陶瓷企業數量多、產能大,但落後的生產工藝當地資源環境帶來了巨大壓力,曾經導致肇慶市空氣質量全省墊底。痛定思痛,肇慶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推進“煤改氣”工作。天然氣能有效提升產品質量穩定性,更有利於燒製高端陶瓷。“煤改氣”改造不僅使肇慶空氣質量大幅改善,也成爲陶瓷企業開發新產品、搶佔高端市場的契機。大量實例證明,統籌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能夠實現經濟效益環境效益社會效益的共贏。

調整產業結構對經濟轉型升級的影響更爲直接。淘汰落後產能,不僅能減輕當地資源環境壓力,而且能降低資源消耗大、污染強度大的產業鏈國民經濟中的比重,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例如,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工程,有助於企業實現全

過程、全系統、全產業鏈的升級,是對企業工藝水平、治理設施管理能力的全面優化,有助於提升企業的綜合競爭力,實現可持續發展。同時,這也是助力我國鋼鐵工業實現由大變強的重要舉措。

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相輔相成。我們不能僅僅將大氣污染防治攻堅中的重大工程視作環保工程,更應將其視作促進經濟轉變發展方式、實現企業提質增效的重要途徑。要充分認識節能減排工作對轉型發展的促進作用,不斷增強做好這項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改善生態環境不僅是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更是保障經濟正常運行的前提條件。經濟發展必須以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爲基礎。隨着經濟總量不斷擴大,我國面臨着更大的資源能源和生態環境壓力。資源環境問題不解決,經濟發展也將難以爲繼。只有淘汰落後產能,才能爲先進產能騰出發展空間。

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要以秋冬季攻堅行動爲抓手,推動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雙贏。立足四大結構調整,持續推進重點工程建設。繼續有序實施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完善“散亂污”企業動態管理機制、推進“公轉鐵”重點工程,推動企業的轉型升級改造,加快綠色轉型發展步伐

同時,要通過差異化管理手段調動企業加強污染治理的積極性。開展重點行業企業績效分級工作,落實差別化管控措施。在重污染天氣預警期間,嚴格按照企業分級實施差異化管理。通過正向激勵手段,激發企業治污減排的內生動力,促使其自覺加強環境管理,加大治污力度。

我們要從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高度來認識和理解大氣污染治理的重大意義,堅定不移、戮力同心,打好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戰,要以高水平的生態環境保護推動經濟的綠色復甦和高質量發展。(李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