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後吃牛肉麪也「賣臺」?前藍委發出驚人警告

牛肉麪示意圖。(圖/取自陳學聖臉書

行政院發言人丁怡銘指控臺北市牛肉麪節冠軍就是用萊牛」,事後遭店家秀出「零檢出」證明打臉,意外引爆「牛肉麪之亂」;丁也在15日獲准請辭。前國民黨立委陳學聖表示,從歷史脈絡來看麪食和牛肉麪都不是臺灣自己的料理,而是1949年大量外省人來到臺灣所帶來的,若繼續「去中化」,搞不好有天牛肉麪會被加註這是來自中國,變成「外國美食陳更直言:「不要說這不可能,繼續如此,這真的某天會發生的!」

陳學聖15日在臉書發表文章《牛肉麪會不會變成「外國」美食?》寫道:「最近因行政院發言人丁怡銘將冠軍牛肉麪店硬扯入萊牛,引發風暴,但也帶起一波高官民代牛肉麪朝聖之旅。實際上牛肉麪早已是臺灣常民文化的一部分,單一箇中壢,就有『永川』、『新明』兩家歷史悠久,遠近馳名的老店。我的好友、中壢王菁華里長,他媽媽早年在自立新村推個車子街上賣牛肉麪,就是很多孩子成長記憶中,念念不忘的美味。後來年歲大了,收了起來,我還有機會家裡吃到王媽媽私房廚藝,那就是一種暢快!」

陳學聖指出:「但即使牛肉麪現已如此普及,你如果去問一下老一輩臺灣人,像我媽媽今年93歲,走過日本時代,他們是不吃牛的。覺得牛辛苦了一輩子,老了還要被宰殺,聽講被屠宰前,牛還會流眼淚,所以他們很堅持是不吃的。而且在日本時代,臺灣人都吃米食,很少吃麪,那是不得已時,米不夠,面才當配給品。」

綜觀以上,陳學聖分析:「因此考據起來,不管是麪食,還是牛肉麪,都不是臺灣自己的料理,都是1949年大量外省人來到臺灣帶來的。所以現在我們吃漢堡時,清楚知道這是西方外來飲食。但若繼續「去中化」,搞不好有天維基百科寫牛肉麪時,會不會加註這是來自中國,變成『外國』美食,就像現在孩子讀的歷史課綱略過很多,以後談到關公媽祖都很陌生,都是『外國人』了!」不僅如此,陳更直言:「不要說這不可能,繼續如此,這真的某天會發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