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甲子前的枇杷香氣 臺中菓園用自然農法種出來了

記者遊琁如/臺北報導

臺灣土地,種出一甲子前的枇杷香味臺中世豐菓園的果農林世豐,以自然的秀明農法種植蔬果,在不噴灑農藥肥料,也不用除草劑的狀況下,產出味道美的枇杷。透過朋友輾轉送到導演陳坤厚手中,陳坤厚好感動,直嘆自己已經六十年,沒有吃過這種酸甜交雜,充滿土地滋味的枇杷。▲臺灣土地滋味的枇杷。(圖/取自世豐菓園臉書)林世豐與妻子原本旅行社工作,因爲要照顧父母,因而接手家中果園而搬回家鄉,剛接手時原本用慣行農法種植,使用農藥和肥料,往後接觸木村秋則的演講過後,對自然農法產生興趣。「一開始我改成減農藥栽培,改成生物農藥,但反而要加量噴灑,收成更差。」林世豐表示,改成生物農藥後,器材設備價格更高,造成極大負擔,「有前輩告訴我,要謀正道而行,從此後我決定做正確的事。」改變林世豐的,不只是一句「依正道而行」的話,妻子的支持也是重要的動力。「決定要改成自然農法時,就知道收入會低很多了,可是我太太說,收入就算少,卻可以換來更多健康。」本來以爲臺灣高溫多溼不可能,但在大約三年前轉作自然農法,以不灑農藥、不施肥的方式園中雜草自然生長,反而讓林世豐心中更安定,「不殺生其實就是最的放生。」一開始轉作有機蟲變很多,但是卻明顯得可以看見生態平衡,「生物的活動就能產生自然的肥料。」林世豐說,很多人喜歡除草,卻一直忽略雜草的好處,「因爲有草和自然生物,每塊土地產出的果實,就會有風味上的差異。」林世豐舉例陣子透過《賽德克巴萊攝影師申豐,輾轉讓導演陳坤厚嚐到自然農法種出的枇杷,陳坤厚一吃非常驚訝,直嘆已經超過一甲子沒有吃到,屬於臺灣土地的味道,「用自然農法種出的枇杷除了枇杷甜味,還有一種特殊的果酸。」▲世豐菓園同時也提供志工到此換工住宿。(圖/取自世豐菓園臉書)除了種出一甲子前的水果滋味外,世豐菓園也提供青年志工到此住宿交換,最多一次可以四到五人,住在菓園內除了可以學到農法種植外,同時也可以品嚐林世豐與妻子自行採摘和烹煮的新鮮蔬果,重新感覺土地的觸感。曾有來自香港的記者到世豐果園體驗,「我印象好深刻,那位香港志工說港政府要徵收香港的農地,在他採訪做成中,有農夫站出來告訴政府,他要的不是房子,是每天早晨聽到的雞啼。」說起對土地的依戀,林世豐有很多感觸,從慣行農法到秀明農法的改變,不僅改善了自己的健康,也同時讓梅雨季流經山區跌落至蜿蜒溪流的農藥殘留降低,減少了城市人喝到農藥污水可能性,「我覺得雖然我只在這塊山頭做事,卻影響了很多人。」也許林世豐只是管理一片菓園,但卻真正碰觸到人的心底,「其實你仔細品嚐,每種水果都有多元的滋味,那就是臺灣土地的味道。」▲菓園周遭拍下的山景,非常美麗。(圖/取自世豐菓園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