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起評:兒童動畫片豈可“兒戲”

隨着暑期臨近,各家衛視也將迎來“假期特輯”――在白天時段重播一些經典劇目,這其中也包括兒童動畫片。然而部分受到孩子追捧的動畫片,其內容卻引發了家長的焦慮和不安。

以已經連出8季的國產3D動畫《精靈葉羅麗》爲例,該片在小學生中,特別是小學女生中頗有人氣。然而,很多家長對該片卻頗有微詞甚至抵制。有家長表示,這畫面情節成年人看了都要臉紅

是什麼原因讓孩子和家長對同一動畫片的態度差異如此之大?以另類方式躥紅家長們朋友圈的該動畫片,儘管主題是呼籲環保,珍惜友誼,可情節設計上真的需要主角們變身後染着五彩繽紛的秀髮,穿着暴露,大走性感風嗎? “好女孩都是要嬌滴滴的,否則沒人喜歡”“窮是原罪”等等,更是影響了兒童身心健康成長。更不要說校園霸凌、惡語相向等行爲會導致缺乏判斷力的孩子們會有樣學樣地去模仿。

兒童動畫片,顧名思義觀衆羣體定位是少年兒童,年齡範圍大約在4-12歲左右。其藝術呈現形式以或寫實或寫意的動畫效果爲主。畫面色彩角色設計、故事情節等方面要符合兒童心理需求,具有想象力美感美學教育意義,以幫助引導少年兒童塑造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爲根本要義

曾幾何時,我國原創動畫作品百花齊放,傳統神話系列如《大鬧天宮》《哪吒鬧海》,國學元素水墨風格如《小蝌蚪媽媽》,寓教於樂如《葫蘆兄弟》《黑貓警長》等等。然而不可否認的是,現階段我國優質原創動畫越來越少,偶見一個也是勢單力薄,產出供不應求。某些製作方沒有從兒童的視角進行創作,忽略了兒童的生理心理特徵過度追逐流量利益時,卻丟掉了對下一代的保護和正向引導。

兒童是國家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孩子們的健康成長是頭等大事。任何有損國家未來棟樑身心健康的,無論以什麼形式什麼載體出現,監管部門定會重拳出擊,一追到底,絕不縱容

企業追逐利益本無可厚非,但更需牢記,從商不能忘了良知,兒童動畫片不可“兒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