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慘爆 全球V形復甦太難? 專家曝有1國例外

專家指出,種種跡象顯示,很多發達經濟實際正在進入二次衰退,通過對經濟歷史觀測可以看到,V形復甦是非常罕見的,大多數時候發生的是L形復甦。(圖/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由於新冠疫情不斷擴大全球經濟都受到重創彭博經濟(Bloomberg Economics)在近期出爐的一份《彭博經濟研究報告》中,使用了高頻另類數據( high frequency alternative data),以天爲單位來觀測全球經濟狀況。專家指出,種種跡象顯示,很多發達經濟體實際正在進入二次衰退,通過對經濟歷史的觀測可以看到,V形復甦是非常罕見的,大多數時候發生的是L形復甦,不過此次對於中國來說,他認爲V形復甦還是有希望的。

根據大陸《第一財經報導,彭博全球首席經濟學家Tom Orlik受訪時表示,當大多數投資者想到經濟衰退和復甦時,他們想到的是V形復甦的概念,即經濟生產水平先降低到衰退狀態,然後回升到衰退開始之前的軌道上。這是大多數人腦海中的想法,但我們在回顧了50年的經濟史並觀測了36次經濟衰退之後發現,實際上V形復甦是非常罕見的,大多數時候發生的是L形復甦。在L形復甦中,生產水平先下降,然後有所回升,但它永遠無法回到衰退前的增長軌道中。

爲什麼會發生這樣的情況?Orlik分析,原因在於經濟衰退的時候,一切都支離破碎了。人們失去了他們的工作崗位,並可能淡忘自己的技能,從而失去了與勞動市場聯繫,而企業會破產,但當企業破產時,許多有價值的技術和生產力也喪失了。此外,在有些情況下,銀行也會破產,總而言之,經濟衰退越深,被瓦解的東西就越多,就越難以實現V形復甦。

他認爲,當我們觀察市場對疫情衰退後全球復甦的預期時,會發現市場預期的不是一個完美的V形,至少是一個不完全形態的V形,但以歷史經驗看,實際上是很難出現一個不完全的V形復甦的,所以我們得出的結論是,也許市場對2022年、2023年、2024年的復甦前景過於樂觀,要想讓經濟產出回到新冠肺炎疫情之前的趨勢會比較困難。

但是,Orlik強調,中國是個例外。因爲雖然中國經濟在今年第一季度出現了下滑,但也恢復得相當快,所以儘管在第一季時,中國經濟有些東西被破壞了,但與美英及其他歐洲國家相比,中國的損失並不嚴重,因此對於很多發達經濟體來說,V形復甦看起來很難,可是對於中國來說,他認爲V形復甦還是有希望的。

此外,根據目前看到的數據,中國、日本韓國是成功控制疫情的國家。同時,即使世界經濟進入衰退,但仍對在亞洲生產製造的商品有大量的需求,例如很多人都坐在家裡工作,需要使用電腦筆記型電腦智慧手機,對電子零件有更大的需求。而日本、韓國及中國是該供應鏈核心,所以這對亞洲的出口是有積極助益的,而且全球對醫療設備口罩呼吸機抵抗疫情所需物品也有巨大的需求,而這些東西很多也是亞洲製造的。

Orlik補充,在正常情況下,投資者、經濟學家或政策制定者都會參照月度和季度數據來了解經濟,所以我們會看的是工業增加值、國內生產毛額(GDP)數據或者是失業率數據。但在疫情狀態下,經濟的下滑發生得太快,復甦也開始得太快,如果這時候還看月度和季度數據,那就太晚了,會錯過經濟變化的趨勢。

因此,我們的做法是,使用了一些真正的高頻數據,例如交通雍塞情況、公共交通的使用情況或者電力需求的數據,這些數據允許以天爲單位觀測,把這些高頻數據,通過數據過濾來增加統計信號,減少統計噪音,這可以獲得一個更清晰的經濟讀數,可以用來衡量衰退的深度及復甦的速度

他說,結果發現,世界經濟在3月和4月同步崩潰,5月同步復甦,而現在種種跡象顯示,很多發達經濟體實際正在進入二次衰退,例如法國義大利,以及其他一些發達經濟體,因爲這些國家現在面臨着更多的病例,經濟活動也跟着減少。但是由於中國、日本及韓國這些亞洲國家更快地控制了疫情,再加上世界對它們生產的電子產品和醫療設備一直有需求,所以它們在2021年將會比許多其他經濟體表現更強勁,前景更爲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