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衝擊外籍看護工人力荒?聰明僱主善用長照2.0掌握四撇步

隨着高齡化社會的來臨,長期照顧需求日益殷切,外籍看護工長期提供老人及身心障礙者照顧服務,而臺北市聘僱外籍看護工人數更居全臺之冠。臺北市勞動力重建運用處自108年起辦理「聘僱移工家庭安心支持計劃」,經過兩年的計劃辦理與行動研究,11日舉辦年度成果發表暨記者會

臺北市勞動局局長陳信瑜表示,臺北市許多家庭仰賴移工照顧失能家屬,政府不只要支持移工在臺工作,更要支持家庭,讓照顧的道路走得平順。臺北市首創「聘僱移工家庭安心支持計劃」,正是以家庭爲服務的單元,針對聘僱移工家庭最常發生的文化適應、照顧技巧不足與溝通等問題,建立協助機制,本計劃初期擇定中山區、大同區作爲實驗場域,建立專屬移工家庭個案管理服務模式,透過社工人員搭配通譯組成工作團隊,進行家庭需求評估擬定處遇計劃,提供聘僱移工家庭相關的支持性服務,促進勞僱關係和諧,達到移工穩定留任、僱主安心就業「雙雙不離職」的目標。截至今(109)年爲止,共計服務991個家庭,辦理八場次移工勞僱共同參與的社區活動。陳信瑜局長表示,希望改變過去僅針對「生活照顧服務計劃書現場訪察移工工作、居住現況等生活照顧管理事項進行查覈,希望運用個案管理的角度,重塑聘僱移工家庭服務,透過專業人員偕同通譯評估家庭需求,導入長照2.0資源,幫助移工家庭銜接專業服務、交通接送、輔具及無障礙環境改善、喘息服務等「長照四包錢」,運用個案管理制度,提升資源轉介與勞僱溝通的成效,只要有照顧需求的家庭,市府就應跨單位合作來支持。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陳正芬研究中發現:在服務的家庭中,願意使用喘息服務的家庭趨近五成,但尚有兩成左右的家庭卻從未聽說過長照服務,有需求卻不知道服務在哪裡、如何申請,更需要在社工入戶關懷的同時,將長照資訊帶入聘僱移工家庭中。衛福部最新公告聘僱移工家庭免限制長照需要等級,可申請喘息服務的開放,更是對聘僱移工家庭的一大福音。因此要如何使這些家庭瞭解長照2.0的訊息,社工入戶決對是重要推手,目前計劃中有三成的家庭進入個案管理的服務中,其中社工協助四成四的家庭連結使用長照資源。

除了將長照的資訊帶入聘僱移工家庭中,穩定使用資源與長照A單位合作亦是重要課題,例如僱主阿嬌姊在先生中風後,從美國返臺定居,一開始單打獨鬥照顧先生時真的很辛苦,雖有連結長照資源以及聘僱移工Siti到家裡幫忙,但語言與復能服務的部分,亦須仰賴專業人員的協助,透過本計劃社工偕同通譯人員連結到宅照顧技巧的治療師,協助Siti學習如何帶領先生運動。現在阿嬌姊更放心將先生交給Siti,Siti也帶着先生做運動,先生的身體狀況亦逐漸好轉,移工照顧的負擔也能稍微減輕,阿嬌姊感到輕鬆許多:「我真的很謝謝Siti,也很害怕Siti跑走。照顧方面,專業人員進來case by case,可以作爲移工與聘僱家庭的橋樑,針對每一個個案的問題提供協助,減少溝通的落差」。

社區活動針對108年計劃行動研究成果,發現「語言」、「溝通」、「飲食」三大面向是聘僱移工家庭最常有衝突之處,因此109年社區活動便以「營養備餐」與「溝通」爲基礎設計社區活動。在「溝通課程」中,首先讓僱主進入移工的照顧現場,當講師詢問僱主「你認爲喝水有幾個步驟?」在成員之間的討論後,把簡單的喝水拆解爲15個步驟,還有僱主提到每次哄長輩喝水還需要唱歌,長輩才願意喝,成員之間互相分享更能體會移工繁瑣的照顧現場。亦有討論晚上長輩不睡覺的時候可以怎麼辦?僱主想到的都是未來可以多做的事情,例如:增加白天活動量晚餐睡前不喝液體減少起牀廁所等等,然而,移工想到的卻是長輩不睡覺的當下可以如何去迴應,例如:移工可陪伴在側,但希望隔天晚一點起牀,平衡照顧與工作的時間。從僱主寫下的一天工作時間表與移工的一天工作時間表中,可以發現極大的差異,僱主在就寢之後的時間就沒有任何的照顧工作,反觀移工的工作表,在夜晚的時光卻是密密麻麻的工作紀錄。

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秘書長陳景寧表示,穩定而優質的勞僱關係有賴雙方努力,僱主只有指責移工的缺點,並無助於問題解決。以她的觀察,聰明僱主會掌握了四項重點:一、新家人關係:善待移工、協助移工融入家庭,給予必要的指導與協助。二、善用資源:例如使用到宅照顧技巧指導,協助移工評估需求,或使用長照2.0喘息服務,讓移工身心獲得放鬆。三、有效溝通:傾聽移工意見與共同討論,善用視覺化的輔助工具,例如工作翻譯圖卡、共同訂定一週照顧計劃或工作清單等。四、保持彈性:僱主會考量照顧情境的改變,或考量不同移工的特質與個性,不堅持某種特定的照顧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