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給了大家變胖的機會,有人牢牢抓住了它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的醫護人員上門林舟做了核酸檢測和住院前檢查。醫生表示,肥胖導致了林舟急性心衰,如果不及時救治會有生命危險。入院後,林舟接受了彩超、睡眠監測等各項檢查和對症治療。一個多星期後,林舟終於脫離生命危險,轉入普通病房

疫情期間,飽受體重增加困擾的人實在不少。今年4月,本報對3005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疫情期間,73.7%的受訪者體重增加了。受訪者認爲增重的三大原因是運動量少、作息混亂和多餐多食。

【專家建議北京醫院心內科副主任、超聲心動圖室主任汪芳

肥胖可能導致一系列併發症或者相關疾病,進而影響人的預期壽命或導致生活質量下降,可能引發生理、心理社會問題。已證實肥胖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某些癌症的重要危險因素。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肥胖呢?

醫學上有對於肥胖相關的判定方式標準體重(kg)=身高(cm)-105,肥胖程度(%)=(實際體重-標準體重)/標準體重×100%。肥胖程度在±10%之間爲正常,10%-20%之間爲超重,20%-30%之間爲輕度肥胖,30%-50%之間爲中度肥胖,大於50%爲重度肥胖,大於100%爲病態肥胖。

現代治療肥胖的方法包括合理飲食、運動、行爲和生活方式調整、心理和社會支持、藥物和手術等。其中,生活方式干預非常重要。健康的生活方式主要包含以下四方面內容,合理飲食,控制體重;適當運動,貴在堅持;戒菸限酒,受益無窮;保持樂觀,心理平衡。

合理的飲食結構需要控制總熱量、飲食均衡、合理搭配。“我們吃下去的食物要分解和代謝,之後產生熱量供人體消耗。消耗熱量的方式主要包括基礎代謝(維持生命基本活動所需要的能量)、體力活動和其他消耗。當供給的熱量多於消耗時,剩餘的熱量就會儲存起來,機體更傾向於把這部分熱量變成多餘脂肪。進食過多的食物,消耗偏少;飲食正常,但是體內消耗不足都可能導致出現多餘脂肪。肥胖人比正常體重的人‘合成代謝’更亢進,意味着吃同樣的食物,前者更容易合成脂肪保留下來。”汪芳說。

汪芳強調,控制攝入熱量不意味着節食,也不可採用不吃主食這種極端的減肥方式。她表示吃飯要本着:早餐吃好、午餐按時吃、晚餐儘量清淡的原則。有些細節需要注意,比如儘量放緩吃飯速度,細嚼慢嚥;少吃零食;不要邊吃飯邊看電視或手機。

具體到數值上,汪芳建議女性每天攝入1200千卡熱量,男性1800千卡,這樣不會有熱量剩餘。1200千卡熱量的參考食譜爲:早餐,饅頭半個、牛奶250毫升;午餐,米飯75克、瘦肉50克、蔬菜250克、植物油1勺;晚餐,米飯75克、魚75克、蔬菜250克、植物油1勺。1800千卡的參考食譜爲:早餐,饅頭半個、雞蛋1個、牛奶250毫升;午餐,饅頭1個、瘦肉100克、蔬菜250克、植物油1勺;晚餐,饅頭1個、豆腐100克、蔬菜250克、植物油1勺;睡前,牛奶250毫升、鹹餅乾3-5塊。

“值得一提的是,肥胖除了跟飲食有直接關係,與遺傳也有密切關係。研究發現,對於20歲以下的青少年來說,父母體重均正常,他們後代肥胖發生率不超過10%;而父母都肥胖,後代肥胖發生率超過70%。因此,爲了我們後代的健康,還沒有當父母的朋友們也要管理好自己的體重。”汪芳說。

健康的生活方式還要有科學的運動。汪芳表示,運動光“動了”是不夠的,運動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可重複的多個大肌羣參與的,旨在促進心肺耐力、肌肉力量、平衡性柔韌性的身體活動,並非沒有臥牀或靜坐就等於進行了運動,日常活動不能代替運動。

“運動的能量消耗安靜的幾倍及幾十倍。1小時靜坐消耗80千卡,1小時走路消耗180千卡-200千卡,1小時跑步消耗500千卡-700千卡。”汪芳表示,運動方式的選擇因人而異,一般可選擇散步、慢跑、打太極游泳等。運動要適當,以運動後不感到疲勞爲適度。如果有條件,每天都要運動30分鐘,至少要保證每週運動3次。

汪芳建議運動要有恆有序、有度地進行。汪芳介紹,可以通過“心率估算法”判斷運動的強度。一般來說,人在安靜時的心率會維持在(60-100)次/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的心率範圍公式爲:最大心率*(60%-70%),其中最大心率=220-年齡。比如一個45歲的男性,最大心率是220-45=175,中等強度範圍就是175*(60%-70%)=(105-122)次/分鐘。如果該男性運動後心率在上述區間,那麼他做的就是中等強度運動,超過即爲高強度,反之就是低強度。

汪芳特別強調,運動要講科學,切忌隨意鍛鍊,要根據每個人的具體情況,如年齡、性別體質等,循序漸進地進行。(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曼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