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燒整年 加速港商撤臺

港資服飾業、精品業在臺調整概況

2020年疫情衝擊下的臺北東區商圈高達120家空店待租,其中來自香港業者尤其受傷嚴重。港資背景的服飾業如bossini平價成衣連鎖、流行服飾Esprit、Bauhaus服飾均結束臺灣營運高價端的東方鐘錶與亨得利鐘錶亦因亞洲策略轉向撤出臺灣。業界分析,臺灣市場偏小、一旦商務客與觀光客流失,很容易被邊緣化,背後還有香港體質的問題,疫情只是壓垮港商的最後一根稻草

值得注意的是,下半年以來,歐、美、日品牌通路業者仍積極在臺展店,大型連鎖如H&M、Gap、UNIQLO、MUJI等均有新店開張的消息。據經濟部統計,百貨業前11月營業額較上年同期仍有0.8%差距,服飾業則增長0.5%,主要是拓展新店與電商業績同步加持,顯示港資服飾品牌的撤出,似沒影響臺灣總體服飾業銷售高端鐘錶11月更出現正成長。

回顧3月疫情嚴峻時期,名廚傑米奧利佛義大利料理餐廳港臺三店全關,接續像101的「十二粵」等餐廳亦陸續撤出,緊接着香港三大平價服飾品牌之一bossini(堡獅龍),宣佈臺灣51家店7月底結束營業,香港流行服飾Esprit亞洲包括臺港等56家也意外收攤,如連家樂福收購臺灣惠康包括頂好Wellcome、JASONS合計共224間超市,也算進去,2020年顯然是港商撤臺的高峰期

臺灣防疫成果得到國際的肯定,加上7月起發放三倍券帶動內需消費,讓因邊境管制無法出國所帶動的國際精品消費,掀起了報復性買氣;業界原以爲不會衝擊到的高價市場,8月起也陸續傳出潮流服飾Superdry代理港商Bauhaus,要結束代理撤出臺灣,更令人震撼的是,香港東方鐘錶撤資、港商亨得利更低調賣出時尚表通路精光堂持股,且配合香港策略亞洲地區收店,臺灣唯一亨得利三寶店就位於市府捷運站口11月底收攤。

業界表示,撤出臺灣的香港通路商多數是因體質調整,趁着疫情打包,加上邊境管制到何時誰也無法預測,沒有觀光客、商務客的高消費,很難繼續撐下來。

少了每年來臺千萬人次旅客的消費,國內綜合商品零售業截至11月爲止,仍正成長1.5%,顯見留在國內消費產值反而增加,其中百貨部分相較上年接近持平,而超市、超商與量販都呈現增長,藥妝、服飾與家電也都還在成長中。香港商撤資的原因爲何?業界認爲,應該與香港本身定位商業體質有關,疫情只是讓他們加速進行調整選擇撤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