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不忘創作 全球舞蹈人集思廣益

史丹佛大學賓音樂廳行政總監克里斯.洛威(左上)主持,邀請雲門舞集藝術總監鄭宗龍(右上)、英國阿喀郎.汗舞團製作法魯克(Farooq Chaudhry,右下)、美籍印裔歌手阿迪亞(Aditya Prakash,左下)在線上對談,探討表演藝術新出路。(摘自YouTube)

疫情下仍不忘創作全球舞蹈集思廣益,一起尋找新出路。日前英國阿喀朗舞團製作人法魯克(Farooq Chaudhry)、雲門舞集藝術總監鄭宗龍等人,在網路上對談,分享交流疫情下的創作,以及如何在逆境中創新。

雲門舞集今年海外臺灣巡演行程,皆受疫情影響延後,因此試着轉換方式,推出舞作《十三聲》紀錄片,此外,《毛月亮》也獲選爲國際表演藝術協會年度提案作品,期許爭取更多國際邀演機會

鄭宗龍表示,疫情對舞團衝擊很大,「我和舞者、行政人員都在重新思考,什麼是自己喜歡的事,除了回溯雲門的獨特之處,也試着學習新的事物,像是新科技,還有AR、VR等新的表演形式,未來可以帶什麼內容觀衆。」

而臺灣去年場館暫時關閉的日子,同樣給舞團不同的磨練,「那段時光也很珍貴,我們有更多時間打磨舞作,還有時間親近大自然,甚至一起去爬山,從中找到創作元素。」

此外,和雲門一樣,每年在外都有不少巡演行程的英國阿喀郎.汗舞團,在疫情間同樣暫緩腳步,並和法國數位舞蹈平臺合作,向全球徵集模仿動物的創意影片,反思人與自然的關係

法魯克表示,對舞團而言,少了百場演出,等於少了營運的收入,「但危機也是祝福,疫情前的巡演就像是一臺跑步機,讓人一直往前跑,過度忙碌時,容易忘記自己是誰。」

法魯克表示,封城給了團隊一個新機會,「讓人可以重新審思一個舞團的價值在哪裡,即使是轉換成線上演出,同樣可展現理念,還有我們因應未來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