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瑞典社會與華人(下)

近兩天外出人流雖減少,但因瑞典人本來就不多,餐廳的客人還是和平時一樣。(作者提供)

疫情下,孩子們照常在公園玩耍。(作者提供)

於是一羣平時沒什麼話的年輕人,出來開懟了:感覺祖國的江山差您一個位子?一天到晚散播負面情緒,時不時還來點謠言,算您是長輩,我輩也忍不了了。一妹子直接吆喝一句:今年和68年生的人犯衝。差點把68年的阿姨氣暈了。

80後與60後犯衝

60後這一代人,還有個問題,就是他們的消息來源總是莫名其妙,移民海外的很多長輩消息來源更奇怪,很多你一看就是謠言的東西他們甄別不了,他還覺得是「內幕」,是「你們不知道罷了」,只要撞在他們情緒點上的東西,他隨手就轉發了。比如李文亮去世的第二天,羣裡馬上有人發「李文亮去世第二天,他的妻子也隨他而去了」,馬上被年輕人懟的體無完膚:什麼時候了,不幹點正經事還一天到晚散佈謠言?發之前能不能稍微核實一下過過腦子?

老一輩也挺橫:我就發一下,我也不知道真的假的,我發出來你們說是假的不就得了嗎?

誰知道撞在一個脾氣耿直的妹子手裡,逼得老一輩非道歉不可,不道歉今天這事就過不去了。

老一輩移民還有一個態度,就是我們這言論自由,我們出國這麼多年已經習慣了這種說話方式,我們想要一個自由的環境,想說什麼就說什麼,你們不愛聽你們就退羣。

但是這種觀點其實特別不扛打,年輕人一張嘴就給你掀翻在地:咋的?言論自由就允許你罵天罵地,我就不能言論自由罵你?你想罵天罵地你拉幾個願意聽的人建個羣出去罵,你在這罵,我有不愛聽的權利。再說,言論自由可不是讓你自由散播謠言。

羣主在羣裡發了這樣一段話,得到了大家的認可:「如果你覺得你的祖國不好,你就去建設它,如果你覺得政府不好,你就去考公務員去做官,如果你覺得人民沒素質,就從你開始做一個高素質的公民,如果你覺得同胞愚昧無知,就從你開始學習並改變身邊的人,而不是一昧地謾罵、抱怨、逃離。」

這一架吵的,連同老一輩小一輩的,幾十個人氣得退了羣。之後大家心照不宣,不再談政治。今天又來了個不開眼的憤怒80後(也許是70,陳舊的語氣更像70後,70後不要打我)發表了幾大篇和老一輩截然相反的極右言論,瞬間就被移除羣聊了。

爲祖國拍案而起

不過罵戰幾場,也有很暖的部分。在這麼遙遠的國家,這麼冰冷的北歐,那些已經拿到海外身分的華人,還是有人隨時會爲祖國拍案而起。即便是罵天罵地的老一輩,一邊罵罵咧咧,一邊也還在張羅着一箱一箱地往國內運口罩。也許這就是祖國吧,愛也是她,恨也是她,不捨也是她。

祖國啊,祖國。

截止3月16日晚,瑞典確診病例1121例,死亡7人。但由於放棄了輕症病患的檢測,具體患病人數可能再難知曉。

沒成想故事竟然有了這樣的反轉,一個月前瘋狂奔走往國內運口罩的華人們,現在自己買不到口罩,只能開始向國內「團購」口罩及其他的防護裝備了。

瑞典政府在上週宣佈了取消對輕症患者的檢測,對這部分患者採取居家自行隔離的措施,相信大家已經有所耳聞了。爲了避免對醫療資源的集中擠兌,造成真正的重症病患以及其他病患無處就醫的後果,同時也是爲了避免大量輕症患者涌入醫院,造成交叉感染,這似乎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畢竟瑞典的醫療系統想要如中國全面檢測、收治、隔離,似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因此「降低傳播速度」代替「全面收治清零」,是瑞典政府在這次戰「疫」中的主導思想。

但很多華人覺得很迷惑,瑞典教育部長上週還是宣佈暫時不會關閉學校,到現在他們依然堅持「兒童不易感染」的觀點。

依然沒人戴口罩

民衆對政府的做法好像也只能接受,畢竟醫療系統癱瘓,是民衆更不想看到的。但逐漸開始有人在Facebook上、記者會上等各種公開場合表達擔憂和對政府的憤怒。

可是依然沒人戴口罩。

昨天在朋友圈看到有華人在斯德哥爾摩街頭向瑞典人派發口罩,然而似乎並沒什麼用。政府也並不鼓勵戴口罩。

前兩天有篇文章分析歐洲各國政府並不過分宣傳戴口罩的作用,原因可能是因爲歐洲各國自己並沒有大量生產口罩等防疫裝備的能力,一旦過分宣揚口罩的作用,可能導致民衆因爲買不到口罩而加劇恐慌。

昨天出門去步行街走了一圈,發現瑞典人還是一羣一羣地坐在餐館門口,曬太陽,喝啤酒,像什麼都沒有發生過。不過聽說疫情重災區的首都,商場已經沒什麼人了。

華人開始急着回國

華人圈子在歐洲疫情爆發後,再回看中國的疾控措施,對我們的舉國體制總的還是稱讚有加。前期老一輩的抨擊聲,明顯變少了,畢竟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現在的華人輿論總基調,基本是在擔憂和罵瑞典政府兩個主題間徘徊。

華人們開始急着回國了。有人爲回國避險,也有像我們這樣因學習結束,本來就要回國,正好趕在這個點上的倒黴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