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映射物流行業難點:運力分散 冷鏈標準不一

北京商報訊(記者 趙述評 何倩)11月21日,在2020(第十八屆)中國物流企業家年會上,衆多從業者表示物流運力資源分散,標準化、信息化程度不高等行業痛點仍然存在。尤其是在城際幹線運輸冷鏈運輸方面更爲突出,資源分散、標準不統一掣肘行業發展。爲了打通供應鏈降本增效,未來企業間合作與開放的意義將大於競爭

疫情期間,衆多物流企業幾乎不約而同地加入醫療、生活物資運輸的前線,與此同時,疫情所帶來的教訓、經驗也讓企業產生反思和啓發。天地集團總裁何一博向北京商報記者回憶到,在疫情期間,主要服務於製造業的大票整車行業由於部分省份管控升級,城際之間的運輸幾乎癱瘓。從3-4月疫情逐步控制住後,公路物流開始迎來緩慢的復工,到7月才完全恢復正常。

“這場疫情集中暴露了公路物流資源比較分散、經營主體較多等問題,面對應急情況時,C端司機運力在短時間內較難形成生產力,行業的‘小、散、亂’讓人反思。”何一博強調。

何一博繼續解釋稱,此外,由於抗風險能力低,中小貨運公司在疫情中被洗牌,這也證明了行業除了運力端的分散,前端物流企業的規模也較小,還未形成佔市場份額較高的大型公司。目前,行業前20名企業佔據的整體份額只是個位數,尚未形成集約化優勢。“未來這個行業的轉型將會朝着集約化、組織化的方向轉變。”

公開資料顯示,天地彙集團是一家基於互聯網技術和實體物流園區網絡打造的第四方公路物流平臺,通過整合貨源零散運力來服務於快遞等物流企業。

而在細分流通領域例如冷鏈運輸,同樣存在分散化、標準不一等問題。九州醫藥集團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張青松表示,這種現象主要集中在食品、蔬菜品類,因爲每家企業細分標準不同,導致冷鏈運輸在專業度、信息化和流程化方面還不足。

張青松還發現,在疫情影響下消費者越來越傾向於網購藥品,對服務體驗和即時性訴求日益提升,器械類消費例如血壓計血糖儀等增長明顯。不僅如此,人們逐漸從大醫院的集中購買轉變爲前往小型診所、藥店等購買,消費需求變得分散,這也要求物流企業以資源整合提升效率的同時,降低供應鏈成本

張青松所在的九州通醫藥集團物流有限公司定位於大健康產業,4000餘條物流線路,131座物流中心,配送網絡覆蓋95%以上的行政區域

他認爲,冷庫網、冷藏運力網、冷鏈信息系統構成的“三網”,將在國家政策和市場驅動下快速崛起,成爲冷鏈物流發展的核心戰略。同時,5G、人工智能等技術將推動供應鏈各環節智能化協作,促使冷鏈物流向專業化、一體化和標準化發展。

“事實上物流鏈路單個環節的成本已經降低,然而整體成本仍然很高,究其根本還是供應鏈不通暢,信息不對稱。比如要想把C端和小B端的零散訂單實現成本最優,需要將兩者的流程模式一體化,以規模效應降低成本,”張青松說道,“未來物流商會形成更開放和合作的關係遠大於競爭關係,這樣每個物流要素的優勢能發揮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