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的留學中間派:留出一個“間隔年”或“離校期”

今年疫情打斷了很多在讀留學生,或是準備去讀的準留學生們的計劃,產生了“留學中間派”現象,即一些家庭調整了留學計劃,停止或暫緩留學,尤其(準)美國留學生。除部分提前拿到簽證的,大部分未能成行的人當中,有同學轉去了英國讀書,有些則留在國內考研或者實習,也有同學辦了入學越洋上網課。

不過,蕭七安傑這兩位準留學生都放棄了網課,被動暫停了自己的留學行程。她倆不約而同表示,選擇留學並不只衝着那張文憑,更是爲了走出去看世界,結識朋友,拓寬視野。目前這兩位同學都再次嘗試申請大學,希望能夠親歷海外留學生活

關於未來的規劃充滿懸念

蕭七本科就讀於河北工業大學材料化學專業,原本她已經成功申請了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如下簡稱“賓大”)同專業研究生,但因爲疫情等原因,她無法拿到簽證,“賓大有兩次延期入學的機會,一次最長可延一年,我就先暫緩入學了。”

蕭七之前有短暫出國交流經歷,她期待通過留學看到不同的文化,體驗先進的實驗環境。談及疫情對自己的影響,蕭七多少有些沮喪,“我基於出國讀研起點,做過不少關於未來的規劃”,如今這些規劃變得充滿“懸念”。蕭七之前認爲留學必須選擇自己心儀學校,如今她要求一降再降,“可能就是有學上就行。”

“其實拿到offer 可以上網課,但我出國留學並不僅僅是爲了學知識,”,蕭七希望通過留學體驗不同的生活環境,感受更自由的課堂氛圍,學會處理多元文化背景之下的人際關係。

就這樣蕭七無奈開始了自己的“間隔年”(Gap Year),未來對她而言充滿不確定,她稱自己寒假可能又會妥協:入學賓大在家上網課;也不排除以後就在國內讀研或者直接工作。但至少當下,她並未放棄留學計劃,“申請留學花費了近兩年時間,並不比國內考研輕鬆。”她希望能儘快出國讀研,“長時間呆在家其實也挺煩的。”

蕭七現在一邊在家自學,一邊繼續申請學校,“我之前拒掉英國一所大學的offer,現在還挺後悔的,今年五六月不少留美的同學都順利轉申去英國了,我當時猶豫不決錯過申請。現在越來越多人要申請到英國,競爭可能更激烈。”

留學受阻後,順利去聯合國實習

當然,疫情之下也不乏小確幸。

“疫情給我帶來的影響並沒有那麼糟糕”,安傑發現不管是找實習還是申請學校,流程都變得相對簡單。

安傑本科前兩年就讀西南財經大學經濟學專業,大三大四去了美國巴魯商學院六月份安傑畢業回國單程機票就花了近4萬。“當時同租的同學都要回國,我不太想在那邊獨自租房,我在國內父母肯定比較放心。”

她目前拒掉了芝加哥大學(簡稱“芝大”),保留了賓大的入學資格。“因爲芝大不允許延期到第二年,同時我也不想在線上課,正好又有去聯合國實習的機會,所以就調整了計劃。”

今年上半年安傑在紐約上網課,她感覺自己不太適合這種方式,“線上課我會覺得沒有辦法和同學、老師有一個非常有效的交流,另外很多課程錄播課,如果我聽不懂也沒有即時反饋,整體的教學質量下降。學校又不降學費,就覺得很虧。”而且如果在國內上直播課,她還要面臨十二小時的時差

安傑已經開始了在聯合國(曼谷)實習工作,目前她在國內遠程辦公。她今年還打算再次申請芝大,因爲該學校更符合她的發展路徑,她希望可以去親身體會校園

在線教育可以讓兩個人保持互聯,但它無法讓師生形成像在課堂裡那樣的關聯性。國外大學制度相對靈活,對於客觀因素造成短期內無法正常出國留學的情況,領英中國總裁陸堅認爲將留學規劃分爲短期和中長期很有必要。短期內,留學體驗僅僅是網課可能並不值得,海外的學制相對靈活,可以瞭解當地學校的政策,比如如何保留學籍,爲自己規劃一個“間隔年”(Gap Year)或者“離校期”(Leave Term)。

留學在中國越來越普及,早年留學“鍍金”如今已不再行得通。陸堅結合個人經驗以及對職場人的觀察,認爲留學經歷結合職場實戰,是海歸人才的最大優勢。“一旦進入職場,你原來在哪裡留學並不重要,更多還要看在職場的經驗。如果留學生擁有三到五年的海外工作經歷,相較於在國內同等經驗的職場人,競爭優勢明顯。”

文中蕭七與安傑爲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