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助攻” 數字經濟如何賦能世經?

“2020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持續發酵影響全球經濟遭遇重創企業盈利預期差帶來市場調整壓力,而風險溢價急劇變化更成爲短期波動根源,高估值市場出現系統性調整的金融風險值得警惕,不過,數字經濟的集體進化將帶來結構性投資機遇。”工銀國際日前發佈的《2021年全球經濟展望》報告分析指出。

工銀國際的報告強調,幾種金融風險需要企業引起足夠重視。在4月以前,疫情對全球金融市場衝擊呈現出“局部爆發-外溢擴散-共振回溢”的三階段演化,疫情所涉區域邊際變化成爲市場大範圍動盪的關鍵。但超寬鬆的貨幣政策穩定了市場預期,主要央行投放的巨量流動性開始不斷推升金融資產估值,尤其是發達經濟體股指市盈率大幅上行。較之於2019年底,2020年9月美股市盈率提高了5.5,德國意大利、日本股指也分別提高了5.0、4.9、4.5。考慮到以美股爲代表的部分市場估值本已偏高,市場系統性調整的風險值得警惕。

行業表現看,新冠肺炎疫情的典型非對稱衝擊對全球經濟和金融運行也影響深遠。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通過比較1995年以來主要行業增加值增速和經濟週期發現,新冠肺炎疫情在2020年對於經濟整體的增加值衝擊達到7.5%,其中對於批發零售、交通運輸、住宿餐飲藝術娛樂、休閒和其他服務的負面影響最大,分別高達-14.7%和-16.1%。但較之於典型衰退期其他行業的表現,信息和通訊、金融和保險、房地產業受到的衝擊明顯較小。

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程實認爲,疫情孕育着新的行業機會,特別是場景轉換加速改變了個人及企業的生產生活方式,以非自然演進的方式推進各部門同步數字轉型展望未來,產業互聯網領域的技術共振將引領數字經濟的加速度,有望成爲全球經濟衰退復甦後可持續增長的新動能

展望2021年全球經濟,程實表示,修復式增長仍將面臨不小挑戰,跨週期的政策支持和產業轉型有望在變局中開新局:其一,疫情對於全球經濟的負面影響在2021年還將延續,復甦進程供給端和服務業仍會明顯滯後;其二,宏觀政策利率下限和債務上限的圍堵下急劇透支,低增長、低利率、高赤字時代的通脹預期面臨很大不確定性;其三,中美雙核仍是全球經濟復甦最重要的發動機,在中國“十四五”和美國新一屆政府的開局之年有望出現政策積極影響的外溢。

2020年全球新冠疫情大流行,迄今累計確診人數近6000萬,成爲重塑全球政治、經濟、社會的重要歷史性變量,除中國之外的主要經濟體將全部同時陷入衰退。據IMF的最新預測,2021年全球有望迎來低基數的衰退後復甦,經濟增速回升至5.2%,但相較2019年實際增長僅不到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