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區美食日誌

散文

我們一家四口住在美國紐澤西,自從去年三月新冠肺炎爆發,我們就一直深居簡出。在日復一日的宅居生活裡,最有變化的莫過於餐桌上菜色,「媽媽,今天吃什麼?」是兩個在家上課的孩子每天都會提出的大哉問,食物儼然成爲我們居家避疫期間最大的盼望。

記得居家令剛頒佈時,我最常做的就是大鍋菜,舉凡咖哩飯、米粉湯、臺式鹹粥、上海菜飯、酸辣蝦湯,都是煮一鍋、抵兩餐,省得我中午收拾完四人份的杯盤狼藉,又要開始煩惱晚餐的菜色。

可惜好景不長,孩子們很快就對隔餐加熱的大鍋菜失去興趣,幸好這時天氣已經轉暖,我們就開始在後院種菜,很快的菜園裡每天都有清脆的蔬果可以收成。兒子喜歡鮮嫩微辣的芝麻菜葉,他說比超市買的更有味道;五歲的女兒最愛豆莢,我若請她幫我採豆子,總有一半的豆莢在抵達廚房以前,就進了她的五臟廟;「在欉紅」的番茄則是我的心頭好,一口咬下,汁水滿溢,濃濃的番茄香,讓我想起小時候蘸着紅糖薑末醬油膏、大口吃下的土番茄。

時序入秋,菜園迴歸寂寥,待在室內時間又多了起來,於是我開始嘗試一些花時間的菜色,其中最有趣的就是培養酸種酵母,再用酸種酵母做歐式麪包。酸種酵母的成分只有麪粉跟水,但是每半天就要添加新鮮麪粉與清水,酵母纔會健康長大。這種花時間的大工程,以前的我根本無心嘗試,現在一天24小時都宅在家,纔有機會放手一試,沒想到第一次就成功了!從此我家的烤箱裡,每隔幾天就飄出麪包香,勾得外子一邊出席視訊會議、一邊流口水

分享讓食物美味加倍,我和孩子三不五時就一起烤餅乾,烤好了就放一包在鄰居老爺爺信箱裡,送一盒到警察局消防隊,或是寄一盒給遠方親友香甜的餅乾加上一張卡片總能傳達我們的感謝與思念

病毒肆虐之際,我們在美國疫區,用食物餵養身心體驗慢活、表達心意,一道道家常美食就是寫在餐桌上的疫情日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