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爲本視角下新時代智慧教育的發展理念

當今世界,以人工智能區塊鏈、大數據等爲代表信息技術催生了新業態、新模式,固有的知識傳授方式、獲取方式已制約了人類破解未知世界的能力,如何滿足社會需求、探索新的教育模式,是這個時代爲教育事業提出的全新課題

習近平總書記在9月22日召開的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領域專家代表座談會上指出,“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在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的新徵程中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筆者認爲,傳統在線式教育已不能適應當前需求,智慧教育作爲教育信息化的“高端形態”,以智能技術爲牽引變革教育學關係,推動實現教育現代化及“全面發展”的人才培養目標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各個教學單位按照教育部“停課不停教、不停學”的要求,通過MOOC、SPOC等途徑進行雲端授課,成功在“危機”前孕育出教育現代化的“新機”。然而作爲新興教育模式,智慧教育在教學實踐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因此,如何在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後鞏固教育成果、拓展育人成效,是亟須思考的一個問題。對此,馬克思主義理論爲我們提供了新的理念,即從“以人爲本”的視角出發,緊緊依靠師生推進智慧教育,充分尊重學生主體性,真正實現學生有價值的全面成長。

首先,注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馬克思指出,“他們的需要即他們的本性”,也就是說人的需要即人的本性。傳統式教育側重統一化、標準式教學,教育者的個性需求在其中往往不被重視。然而隨着信息時代的到來,面對層出不窮的新生事物,受教育者的個性化訴求逐步強烈,他們希望得到既有特色,又能滿足其求知慾的知識。智慧教育的出現能夠爲這一問題提供解決途徑,它可藉助人工智能、大數據等信息技術,以合理合法的方式收集並分析受教育者的偏好及訴求,在此基礎上,教育者可根據數據反饋,對每名受教育者的特長優勢等作出判斷,並據此深度挖掘他們的發展潛力,形成個性化發展,實現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的教育訴求。

其次,注重學生的自由發展。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在雲平臺、雲數據等“外力”的支撐下,智慧教育表現爲物聯化、智能化的教育形態,可將師生從面對面、點對面的教育關係中解脫出來,不僅擴大了教育主體範圍,同時也拓寬了受教育者追求自由選擇的渠道。當前智慧教育雖取得不小成效,但仍存在網絡授課內容單一、課堂沉浸感不足等現象。究其原因,除授課理念陳舊,更多的是源於使用信息技術手段的僵化,而這正是智慧教育需要着重解決的。智慧教育要把落腳點放在“人”,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自由性、主體性,靈活運用並將信息技術的優勢發揮到最大化,強調教與學的“雙向”輸送,促進受教育者有價值的成長、教育者有價值的成材

最後,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馬克思在《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中指出,“人的本質並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因此教育主體的雙方都具有現實性和社會性的特點,只有將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作爲成長目標,明晰正確教育方向,才能真正實現受教育者的全面發展。智慧教育正是以人的社會屬性爲基礎、以人的全面發展爲根本訴求的新型教育模式。智慧教育藉助信息平臺進行探究式教學、體驗式教學、互動式教學等探索,推動實現價值理性與工具理性的平衡,通過強化信念教育和素質教育,爲受教育者塑造正確的道德觀念,寓價值觀引導於知識傳授之中,避免將信息技術淪爲傳統式教學的工具,從根本上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真正實現學生有價值的全面成長。

(作者:周迨琛,爲北京理工大學發展與改革研究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