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雙火眼金睛 一顆工匠心

金安展示自己的工作手冊

中信重工下屬的鑄鍛公司冶煉車間,50噸電爐班長楊金安一雙火眼金睛,讓人印象深刻。

看一下鍊鋼爐流淌出的爐渣顏色,就能判斷出爐內鋼水溫度;從鍊鋼爐內舀一勺鋼水,就能判斷出鋼水的碳含量。這雙火眼金睛,他花了30多年的時間練就。

“鍊鋼是個細活,比繡花還考驗人的耐性。”楊金安扎根重型裝備製造鍊鋼第一線,與鋼花爐渣日日相伴,已經當了36年的鍊鋼工。經他的手冶煉過航天鋼、航母鋼、核電鋼……成功打破業界一個又一個不可能,屢屢建功國家重大項目、重大工程

僅用肉眼就能準確判斷溫度

50多攝氏度的室內溫度,陣陣熱浪不斷襲來,轟鳴如雷的設備運轉聲……在這樣的環境下,楊金安一待就是30多年。

“習慣了,就不覺得有什麼了。”說這話時,楊金安只是微微一笑。然而30多年前,他第一次走進鍊鋼車間時,也曾被這環境所震撼。

震撼來自於從小對這份工作的期待,他的父母都是洛陽礦山機械廠職工。楊金安走進了車間,越走近他越發現,對鍊鋼的癡迷早已在心中生根發芽。

“人一旦癡迷一件事,就不會覺得苦、覺得累了。”憑藉着這份癡迷,楊金安在工作中攥着一股鑽勁兒,入廠3年,就成了冶煉車間平爐班長。

一本巴掌大小的工作手冊,楊金安每天都會揣在兜裡,隨時記錄知識、感悟。鋼水冶煉時顏色的變化,爐中翻滾的鋼花尺寸,每日工作安排,鍊鋼種類、材料、大小,以及每爐鋼水的電耗氧耗等,都一一記錄在冊。

鋼鐵冶煉過程中,要進行數次的碳含量和鋼水溫度檢測,就在日積月累中,楊金安建立起了一套屬於自己的鍊鋼寶典和創新創效的大數據庫,練就了火眼金睛的絕活。

“現在我取一勺鋼水,潑在地上,根據它的發擦量,就能判斷出它的碳含量。看爐渣的溫度,就能判斷鋼水的溫度。”在鍊鋼車間,每次演練展示,楊金安總是一臉篤定。這項僅用肉眼就能準確判斷溫度的絕活,一年能爲企業節約上百萬元的電費

技師高級技師,從連續5年的企業首席職工到金牌首席職工,楊金安完成了一名普通鍊鋼工人到大國工匠的華麗蛻變。

在困難面前逞英雄

走進楊金安的大工匠創新工作室,工作室櫃子裡陳列着幾塊其貌不揚的鋼鐵塊,塊塊價值連城,軍工用鋼、航空航天鋼、核電鋼……每一個鋼種的誕生,都是一次創新的嘗試。

2013年底,以楊金安名字命名的大工匠創新工作室剛成立不久,就接到了一個硬活兒——中海油石化加氫用鋼項目。石化加氫鋼屬於高附加值鋼,當時,國內只有幾家企業能夠生產,而且質量還不穩定,國家每年都要大量進口。

接到任務後,楊金安蹲守生產現場3個月,跟蹤鍊鋼數十爐,冶煉鋼水3000多噸,收集大量第一手資料和數據,與技術人員一起進行數據分析、工藝優化。最終,研究出了一套石化加氫鋼冶煉的典型工藝方法,煉出了直徑有三層樓高的整鍛加氫鋼管板,不僅滿足了國內石化企業需求,還把石化加氫產品出口到了國外高端市場。

“大工匠就是要在困難面前逞英雄。”楊金安說。多年來,他攻克了一個個難題,完成了一個個標誌性產品的鋼水冶煉。

神舟系列飛船項目中,楊金安帶領團隊連續11次承擔並完成了逃逸艙及火箭發動機殼體等專用關鍵部件的生產攻關任務。在超級工程“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中,楊金安及中信重工團隊完成了1295噸重下閘首人字門底樞核心部件的生產製造,爲該工程順利截流打下堅實基礎。

煉出最好的鋼

如今的中信重工,已躋身世界重型機械製造企業行列。在楊金安看來,這意味着更大的責任與擔當:“任何一個環節都不能出現問題。”

世界最大的鑄鋼件——18500噸油壓機520噸重的上橫樑,就是楊金安的“創客”團隊以十爐冶煉、六包合澆的方法澆鑄出來的。

“鍊鋼如打仗,單槍匹馬勢必敵不過千軍萬馬,團隊協作尤爲重要。”在企業的支持推動下,楊金安所在的大工匠勞模工作室採取“大工匠+工段長+青工+技術人員”的組合方式結成了一個“創客”團隊,並主動吸收包括冶煉上下道工序在內的各班組長,共同參加例會討論、共同攻關生產難題。

如今,在楊金安十幾平方米的大工匠工作室裡,一個個重大課題被攻克,一項項創新合理化建議被提出,一批批年輕工人成長成才。近年來由該工作室完成的創效課題已達到24項,推廣了一批世界先進的操作法,提出創新合理化建議20餘項,創新創效價值9200餘萬元。

談到工匠精神,楊金安說,大時代有大工業,大工業出大工匠。“作爲大工匠,不僅要精益求精、追求極致,還要用持之以恆的創新,煉出世界最好的鋼,在世界鍊鋼行業打造屬於我們的金牌產品。”(本報記者 餘嘉熙 本報通訊員 董君亞 師惠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