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歲男童被虐致死 社工訪視怎麼了? 專家點出背後關鍵

一歲男童遭合格保母虐待致死,衛福部週五(15日)舉行檢討會議,北市社會局、兒盟將會參與。本報資料照片

一歲男童疑遭兒福聯盟轉介的保母虐死,外界質疑,兒盟未善盡訪視責任,更有民衆表示,社工就是沒有在訪視時,檢查孩童身體有無外傷,纔會發生憾事。衛福部桃園療養院副院長李俊宏說,「這在實務操作上,有困難度」,兒福聯盟和合格託養保母爲合作關係,雙方互信十分重要,如每次訪視都有如醫師做的檢查,恐致雙方互信破裂,若再有類似孩童需要託養照顧,誰還願意幫忙。

李俊宏舉例,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難免會跌倒、撞傷造成身體瘀青,如果訪視社工把這類瘀青都當作是兒虐的跡象,身爲保母應該不能接受;此外,臨牀發現,每名孩童所處的養育環境不同,進而影響生長髮育,可能在語言的表達上可能有所落差,影響社工訪視。

李俊宏說,目前不瞭解該名死亡男童的情形,但若是發育比較好的一歲孩子,身體不舒服時,可能會表達「痛痛」,或問說有沒有吃飽,孩童會說「飽飽」等;可是,令人心酸的是,有些資源缺乏的孩子,生長髮育不佳,影響自我表達的能力,也會增加社工訪視的困難度。

「社工訪視方面,應思考是否有替代方式,讓訪視更完善、更完整。」李俊宏指出,進行個案訪視及環境評估,多涉及社工人力及訪視時間,或許在社工、家屬訪視時,可以把孩子帶出來玩,觀察評估孩子的動作、反應等,因此,社工訪視的細緻度要做到什麼程度,應藉由此事件進行討論。

針對此兒虐事件,衛福部將於週五開會研議。李俊宏說,衛福部目前最重要的工作,是經檢調單位釐清事實後,從中發現缺失及問題,此次兒虐問題,不僅是衛福部社家署,還涉及地方政府、社工單位,甚至是小兒科醫師等,爲多元、多方向需要相互合作,建議衛福部應邀各單位及集專家學者共同討論,一同研商相關辦法,加以精進。

「一歲男童被虐致死,大家真的很捨不得,但網路上有一些發言,太過於情緒流露。」李俊宏說,對於男童死亡,真的是遺憾,現在應要了解真正的原因、釐清事實,往後纔可以做更好的改善,包括對兒盟、社工等體制或體系做更好的對應作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