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蓑煙雨 舞出生命坦然態度

編舞家張曉雄作品《一蓑煙雨》,搬演東南亞地區華人社會的遷徙與離散。(張曉雄提供)

疫情間,缺少的是平靜的力量北藝舞蹈系主任、出生於柬埔寨澳洲藉華人編舞家張曉雄作品《一蓑煙雨》,搬演東南亞地區華人社會的遷徙與離散,他表示,華人總是在各種磨難中求生存,「最終這些紛紛擾擾與煩憂都會過去,如同蘇東坡詩詞裡的平靜,也無風雨也無晴。」

張曉雄表示,他從3年前開始帶北藝學生越南、柬埔寨、吉隆坡田野調查藝術交流,從中觀察華人世界,在不斷遷徙的過程中,文化如何在地深耕及保存發展,「我們看見人們厄難中,如何激發一種自在的狀態和強悍的生命力。」

今年因爲疫情緣故無法出國,張曉雄轉而帶學生到桃園大溪參與關聖帝君遶境,同樣發現一樣的狀態,「大溪從小鎮煤礦金礦的開採,有許多財富,卻也帶來許多生離死別,關聖帝君是當地人心靈的依靠和信仰,是一股民間力量,能把人連結在一起,遶境活動就這樣一直延續下來。」

《一蓑煙雨》舞作始於一段南管演奏,開啓一段華人遇上動盪不安的時局,如何穩住自身狀態,並接受不可改變的離散。肢體表現運用東方劍術基礎,包括反手劍和長穗劍,張曉雄表示,在舞作裡要的並不是招數,「而是動作空間軌跡動力之間的連結,加上內在氣韻的生成之美。」

張曉雄表示,整部舞作呈現華人精神縮影,「華人不管去到哪裡,一旦落地生根,都會逐一凝聚,互相幫助,共度難關,進而創造更美好的東西,那是一種對生命的坦然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