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可供300人使用 陸控南海島礁的淡水問題解決了

▲三沙市永興島目前有人居住。

大陸中心/臺北報導

大陸在南海造島除了電力問題之外,缺乏淡水也嚴重製約後駐兵人數,更不用說要發展發展觀光。目前,除了首個海洋核動力平臺已經立項之外,一款由廣州先進所研發的海水淡化示範系統也成功調試,使用柴油發電機組缸套冷卻水廢熱驅動。據瞭解,這套設備不需要消耗額外的能源,和傳統的海水淡化技術相比,有效降低了成本

根據陸媒報導,這些島礁民生用水,過去全靠一艘艘小船一桶桶的水送上小島,一些士兵數月不能洗澡,有時候因爲天氣原因,淡水沒有及時送達,他們只能靠雨水支撐。

儘管有人建議造島礁的時候,在島的邊緣建設地下海水隔離牆阻止海水滲入,然後在島上礁盤最低或較低的地方(同時也是填沙較厚的地方)選擇若干處建造水井,建好後先抽出海水,到了雨季再連續不斷地把井中尚達不到使用標準的水抽出排走。這樣也許一個雨季,或者最多兩年,島上的水井就成了淡水儲備井。不過,這樣的方式顯然仍緩不濟急。

根據廣州中國科學院先進技術研究所(以下簡稱廣州先進所)表示,該所和南方海上風電聯合開發有限公司合作研發,在珠海桂山島共建的柴油發電機組缸套冷卻水廢熱驅動的海水淡化示範系統成功調試出水(見上圖),水質達到國家飲用水衛生標準,這套海水淡化裝置額定日產淡水60噸,對解決淡水資源短缺問題具有重大意義

廣州先進所表示,目前的海水淡化技術有熱法膜法兩種,兩種方法各優缺點,但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屬於高耗能產業;爲此,他們開展技術創新,通過回收柴油發電機組缸套冷卻水廢熱,並採用低溫多效蒸餾技術進行淡化海水,大幅降低海水淡化的能耗

廣州先進所表示,此一海水淡化示範系統與一臺1000kW的柴油發電機配套,額定產水量爲60噸/天,對於發電機組實際發電負荷變化系統具有自我調整功能,可在30%~100%負荷範圍內平穩運行,滿足150-300人的每日消耗淡水的需求;目前這項專案得到了廣東省科技重大科技專項經費支持,具有獨立自主智慧財產權,已獲得多項授權發明專利。

據瞭解,中國目前也建造排水量超過50萬噸的海上浮島平臺,這樣的平臺無疑離不開海水淡化技術的支撐,如果有了這樣的技術,大陸海上勘探、鑽探無疑將更加方便。

▼三沙市設市以來,有居民定居的永興島、趙述島晉卿島鴨公島、羚羊礁和北島等6個島礁先後使用上了海水淡化設備,但仍無法充分供應觀光等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