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一天殺一隻大白馬”背後:明星基金經理有人受捧,有人遇冷)
“一天殺一隻大白馬”,成爲近期A股市場頻繁重複的現象。這背後,重倉基金經理的收益水平,也成爲更多投資者憂心的問題。
不過,有人歡喜有人憂。第一財經記者梳理髮現,有明星基金經理旗下產品份額出現逆勢增長趨勢,但也有明星基金經理產品份額縮水。
比如,7月以來朱少醒管理的富國天惠精選成長A/B(LOF)份額約增加8億份左右,而周蔚文所掌管的中歐時代先鋒份額則減少了5.03億份。
朱少醒“受捧”,周蔚文“遇冷”
截至9月26日收盤,7月以來上證指數累計跌幅10.22%,新能源指數跌幅18.49%。
9月15日以來,市場更是開始“一天殺一隻大白馬”。
其中,9月22日,“中藥茅”片仔癀(600436.SH)放量大跌7.2%,股價報收260.85元/股,創下年內新低,總市值1574億元。
而就在9月21日,邁瑞醫療(300760.SZ)也大跌7.21%,市值一天蒸發近250億元。更早前的9月15日~20日,寧德時代(300750.SZ)、東方財富(300059.SZ)、愛美客(300896.SZ)、三安光電(600703.SH)等千億公司均遭重錘。
9月26日,資源股全線殺跌,紫金礦業(601899.SH)一度觸及跌停,中國海油(600938.SH)跌近9%,中國石油(601857.SH)跌超6%。
然而明星基金經理所管產品份額卻並未隨着主要股指的下跌和明星股的殺估值而縮水。
9月23日富國基金髮布公告,旗下部分證券投資基金參加了中科創達(300496.SZ)的非公開發行股票的認購。
其中朱少醒管理的富國天惠精選成長A/B(LOF)認購48.54萬股,賬面價值爲4968.44萬元,佔基金資產淨值比例爲0.1535%。
以此計算,富國天惠精選成長A/B(LOF)總規模爲323.68億元。以9月23日,富國天惠精選成長2.6340元的單位淨值計算,富國最新的基金份額約爲120.9億份。
而根據基金中報,截至6月30日,該基金總規模爲112.07億份。也就是說,7月份以來,富國天惠精選成長A/B(LOF)的產品規模不僅未出現減少,甚至增加了8億份左右。
不過,有人抄底,也有人離場。
比如中歐基金的投決會主席周蔚文所掌管的中歐時代先鋒。
9月20日,中歐基金髮布了周蔚文旗下產品中歐時代先鋒參與力量鑽石(301071.SZ)的定增認購公告,認購33.95萬股,賬面價值爲5459.27萬元,佔基金資產淨值比例爲0.3315%。
以此計算,中歐時代先鋒總規模爲164.68億元,以9月20日淨值1.4920元/份計算,參與力量鑽石定增的中歐時代先鋒基金最新規模爲110.38億份。
不過,定增公告中並未明確參與定增的基金類型究竟是A類份額還是C類份額。基金中報顯示,截至6月30日,中歐時代先鋒股票A類份額達93.1億份,C類份額規模達22.31億份,總份額達115.41份。
也就是說,7月以來,中歐時代先鋒總規模減少5.03億份。
通聯數據顯示,中歐時代先鋒近3月以來累計收益率爲-7.39%,優於同類平均水平;而富國天惠成長混合A/B(LOF)累計收益率則爲-10.98%,略遜於同類平均水平。
以此看來,基金份額增長與否與短期業績關係並不大。
ETF“越跌越買”
除了追入明星基金產品,還可以看到部分資金開始抄底ETF產品。
Wind數據顯示,近兩週(9月13日至9月23日),A股ETF總成交額達到3519.11億元,以區間成交均價估算,A股ETF資金淨流入超過330億元。
其中,寬基指數ETF尤受追捧,僅華夏上證50ETF一隻產品,近兩週資金淨流入就高達93.26億元。其次爲華泰柏瑞滬深300ETF,淨流入57.13億元,易方達創業板ETF淨流入16.06億元。
此外,華夏上證科創板50成份ETF淨流入12.49億元,華安創業板50ETF淨流入9.52億元,嘉實滬深300ETF淨流入7.45億元,南方中證500ETF等淨流入超過5億元。
窄基指數ETF中,跌幅居前的ETF被資金“抄底”,半導體、醫療、券商等行業主題ETF被越跌越買。例如,近兩週跌幅居前的華寶中證醫療ETF,下跌12.93%,但資金逆市淨流入14.25億元;華夏國證半導體芯片ETF近兩週下跌11.43%,但資金淨流入12.82億元;易方達滬深300醫藥ETF下跌11.79%,資金淨流入10.67億元,華寶中證全指證券公司ETF下跌8.68%,資金淨流入10.29億元。
相比之下,前期交易活躍的中證1000ETF,近期資金普遍呈現淨流出,南方中證1000ETF、易方達中證1000ETF等資金淨流出超過5億元。
從賣方觀點來看,部分機構也認爲當下時點就是市場“底部區域”。
山西證券認爲,A股整體估值已經進入顯著低估區間,近期的下跌帶有一定的非理性。隨着這次中期調整時間的延續以及幅度的加大,本輪調整大概率已經接近尾聲,當前可以樂觀起來,以1年期維度看,流動性和企業盈利均有望逐步好轉,市場開始具備收穫趨勢性行情的基礎,建議逐步佈局彈性大、盈利能力強和具有較優成長性及估值修復空間的行業。
中信證券認爲,宏觀因素壓制市場情緒,調倉擁擠放大市場波動,估值低位增強市場韌性,市場成交、私募倉位、股債估值等左側信號已經初步顯現;與此同時,歐美快速加息和經濟衰退的陰霾難散,國內政策仍處於觀察期,經濟恢復較緩慢,右側時機仍需等待,最穩妥的入場時機預計在10月份。
興業證券認爲,從多項指標來看,市場悲觀預期已很大程度反映在股價中。往後看,儘管在內外部不確定性擾動下,短期市場受制於風險偏好整體仍然偏弱勢,但從空間上調整已比較充分、市場已是底部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