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媽媽的自述:掙扎在"有用"和"沒用"之間

中國青年報報道:李八斤同學今年三年級。自從她成爲一名小學生後,她的好日子和我的好日子,就一步一步地走向窮途末路——是的,我每天都清醒地、眼睜睜地、無比煩惱地感受着這一點,而且這種滑向深淵無力與抗的感覺一天比一天、一個學期比一個學期、一個學年比一個學年來勢洶洶。

上個月的一個週末,我帶她去今日美術館看一個兒童畫展覽,那些充滿童趣塗鴉看得我們母女都非常歡樂。可是,偌大展廳裡,李八斤的個頭高出所有看畫展的孩子一頭還多。很明顯,週末有這個閒心在美術館裡晃的,多是學齡前兒童。三年級及以上的學生們,大部分都悶在各個補習班裡。

我從來不是一個特立獨行媽媽,李八斤從小也和別的孩子一樣,上過各種各樣的“班”,學學這個學學那個,什麼鋼琴、跳舞、騎馬、擊劍、游泳、輪滑、跆拳道、健美操、瘋狂科學、樂高拼插、丙烯畫等等全都試過。小孩子總要學點什麼,要不然精力沒處消耗,還不得把她媽累死。給她報班,在我,一直就是三個目的:一、鍛鍊身體,所以運動類偏多;二、增廣見聞,什麼都見識都玩一下;三、有人帶着陪着她玩,讓她媽躲會兒懶。而且報班的大前提一直是:你想嗎?你願意嗎?

我這種目標導向不明確的報班行爲,在李八斤上了小學之後,就遭到很多前輩媽媽和同批次媽媽的批判。她們告訴我,這“沒用”!她們告訴我,鋼琴是“沒用”的,不如學一樣民樂或進合唱團“有用”,某某孩子就因爲唱低聲部“小升初”時被名校點招;她們告訴我,這樣蜻蜓點水、漫天花雨地報班“沒用”,“有用”的是把某一項練成“特長”,比如擊劍在什麼級別比賽中拿到名次、健美操在什麼團體賽中獲獎,就可能成爲“小升初”中“有用”的證書

我實實在在地被證書嚇到過。家長會,學校放央視做的節目,本校的優秀學生訪談,比李八斤高一級的四年級女孩,從一個大紙袋子裡往外掏證書,一大沓子,摞起來有小20釐米的厚度,據說都是參加各級科技競賽獲的獎項。我的天!別說得獎,光是參加,得花多少時間和精力參與多少種賽事才能攢出這樣的資歷呀?我不認爲女兒有這樣的精力和時間,像我這種馬馬虎虎的媽媽,也沒這個心思。有這許多工夫,我寧可讓她多傻玩兒一會兒。

所以我被批評爲不負責任。我受到最語重心長的一次忠告是這樣的:你看,我也是一星期開車拉着孩子到處跑,你也是拉着孩子到處跑,可你淨幹那“沒用”的事兒!白受累了!

我被這些好心的勸告搞得非常沮喪。“有用”真的那麼重要嗎?有必要給一個不到10歲的孩子那麼多“有用”的教育嗎?

我當然也希望李八斤同學能成長爲一個“有用”的人,但作爲媽媽,我其實更願意女兒首先是一個“有趣”的人。我見過很多可能“有用”但確實乏味蒼白的人生,我覺得那樣的活法不夠好。我希望女兒有一顆豐富的心靈,能夠觸碰、感知、體味、享受到生命中那些繽紛有趣的部分,我祈望她生活健康,靈魂豐滿,活得不那麼功利現實。

在“有用而無趣”和“有趣而無用”之間,如果我能自由選擇,我會一直選後者,我相信,那也會是孩子出於天性的選擇。

可是我能不管不顧地自由選擇嗎?

在下決心跳出現有的教育體制之前,我還真沒這個膽兒。所以我已經扛不住地讓她上了一個奧數班。因爲“大家都上”。我有時候會恨自己沒出息,太容易被“大家都”裹挾,但我真不是意志特堅定的媽媽。其實這班上得也相當消極,既不要求她做題,也不督促她複習,基本就是“薰着點兒吧,多少會點兒吧”,意思一下得了。有時候想想,簡直是白花錢瞎耽誤工夫。相當於買個心理安慰:好歹也跟着“大家都”了,不算我耽誤孩子哈。

我知道自己在身邊聲勢浩大的“有用”聲中越來越心煩意亂,以至舉棋不定、糾結不已,已經進入忽左忽右、逐漸迷失階段,嚴重憂慮自己遲早有一天違背初衷、南轅北轍

我現在拼命堅持的就是,無論如何,每週要留一整天的時間,什麼狗屁班也不上,就讓女兒乾點兒沒用的事兒,騎她愛騎的馬,去她愛去的童書世界,看看畫展和童話劇,或者就只在樓下曬太陽瘋跑。哪怕就是爲了看她幹這些沒用的事兒時燦爛的笑臉,也非堅持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