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牛股大跌 明星基金經理“踩雷”

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現階段建議重視創新與消費升級,未來關注在後疫情時代潛力通過國際化成長成爲全球領先企業隱形冠軍的大市值公司細分賽道優質標的。”

被譽爲“手套茅”的英科醫療在6月的第一天就突發重大利空——其公司實控人兼董事長方毅及另外四位高管擬減持股票套現。發佈減持公告後的兩個交易日,英科醫療跌幅達到25.44%。

與此同時,“手套茅”高管的擬減持套現,也使得明星基金經理“踩雷”。

今年以來,生物醫藥板塊經歷過山車式的漲跌,2月、3月經歷大幅調整,5月呈現反彈趨勢業內人士認爲,醫藥生物板塊是一個值得長期配置的優質賽道,存在結構性機會,細分賽道優質標的值得關注。

高管減持套現數十億

英科醫療在6月1日晚間發佈了公司實控人兼董事長劉方毅及另外四位高管減持股票的公告。此次減持的主角無疑是劉方毅,計劃在公告之日起15個交易日後的6個月內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2175.5525萬股(即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6%)。該公司高管減持原因則都是個人資金需求。

6月2日,北向資金、機構紛紛出逃。發佈減持公告後兩個交易日,英科醫療跌幅達到25.44%。

按照6月3日英科醫療的收盤價106.36元/股粗略計算,劉方毅套現金額約達23億元。

華輝創富投資總經理袁華明對《國際金融報記者分析,實控人和大股東減持對企業經營基本沒有影響,但對投資者情緒和股票供給關係有負面衝擊,所以短期往往會有股價調整情況。中長期股價表現還是更多決定於企業經營表現,減持衝擊隨着時間推移會呈現遞減效應,減持帶來的股價調整有時反而提供了比較好的入場價格和機會。

袁華明指出,實控人和大股東對上市企業的經營情況和價值更爲了解,如果是企業經營惡化或者是股價高估導致的實控人和大股東減持,投資者就需要保持警惕,並儘量遠離。

“大股東減持對上市公司股價會帶來負面影響,投資者會理解爲大股東不看好公司接下來的發展或者公司股價被嚴重高估,從而造成資金持續流出。從過往經驗來看,大股東減持往往出現在股市或者公司股價累計漲幅過大的情況下。”私募排排網研究主管劉有華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

明星基金經理“踩雷”

“手套茅”高管的擬減持套現,也使得多家基金“踩雷”,其中就包括兩位“500億基金經理俱樂部”的成員葛蘭曲揚

根據基金一季報,葛蘭在任管理基金總規模達到705億元,平均年化收益率爲26.99%;曲揚在任管理基金總規模則達到590億元,擔任基金經理超過7年,平均年化收益率達19.21%。

一季度末,“醫藥基金女神”葛蘭掌舵的中歐醫療健康持有英科醫療874萬股,爲第三大股東。

500億級基金經理曲揚似乎對英科醫療“情有獨鍾”,掌管的前海開源滬港深優勢精選、前海開源優質企業6個月持有等6只基金均持有了該股票,且有3只基金進入了十大股東名單。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2020年英科醫療大漲1428%,可謂當之無愧的十倍牛股。2020年有283只基金持有該股票,乘着股票大漲十倍的東風,這批基金也賺得盆滿鉢滿。

但是大部分基金經理在今年一季度都選擇了減持清倉,根據英科醫療2021年一季報,持倉英科醫療的基金只剩下了42只。

但也有基金經理高位加倉,其中就包括葛蘭和曲揚。2021年一季度,葛蘭掌管的中歐醫療健康加倉了100.87萬股,共持有874股英科醫療,位於十大股東的第三位。

比葛蘭更大手筆加倉的是前海開源基金的曲揚。曲揚管理的前海開源滬港深優勢精選加倉了118.76萬股,除此之外,前海開源優質企業6個月持有和前海開源中國稀缺資產混合兩隻基金均爲新進持股基金,這兩隻基金一共持倉約639萬股。

醫藥板塊存結構性機會

6月3日,醫藥生物(申萬)板塊下跌1.01%,近5個交易日下跌1.67%。雖然今年以來,生物醫藥板塊經歷了過山車式的漲跌,但是年初至今還是上漲了7.77%。

醫藥板塊在今年2月份和3月份經歷了大幅調整,而在5月呈現了反彈趨勢。

圓石投資醫藥首席研究員李益峰對《國際金融報》記者分析,5月醫藥板塊反彈的原因是,醫藥板塊指數從今年春節以後至3月中旬回調了20%,部分醫藥公司的核心資產回調了40%以上。這些回調使得醫藥板塊指數有更大的上漲空間。疊加4月份暴發的印度疫情減緩了市場流動性緊縮的預期,以及人民幣升值預期,刺激大量外資加大對醫藥股的配置比例 。

6月3日,醫藥生物行業主力資金淨流出規模居行業之首,全天淨流出資金59.37億元。醫藥生物行業資金淨流出個股中,資金淨流出超億元的有13只,沃森生物、智飛生物淨流出資金超過7億元,復星醫藥淨流出資金超過6億元。

雖然6月3日生物醫藥行業主力資金大規模淨流出,但是業內人士認爲,醫藥生物板塊存在結構性機會,是一個值得長期配置的優質賽道,任何一次大級別的調整都是好的介入時機

“短期看A股市場震盪上行的可能性比較大,投資者情緒改善態勢也有望持續,醫藥板塊繼續走好的可能性還是比較大的。當前A股醫藥板塊估值比較高,中長期看醫藥上市企業存在業績確認壓力,醫藥板塊內部會因此分化。風險收益比角度看,當前OTC、醫療服務和醫療器械是值得關注的幾個細分賽道。”袁華明表示。

劉有華認爲,醫藥生物板塊市場需求廣闊,可以通過技術創新來提高人類的生活水平,是真正的剛需消費,是未來業績增長確定性較高的板塊。“隨着人口老齡化以及行業改革的推進,醫藥生物需求處於穩固增長態勢,未來仍然有望保持較高的增長水平,因此我們認爲醫藥生物是一個值得長期配置的優質賽道,任何一次大級別的調整都是好的介入時機”。

國信證券認爲,醫藥行業的主旋律依然是創新、國際化、消費升級,新冠疫情加速的全球醫藥產業鏈轉移趨勢在後疫情時代仍將持續,中國醫藥行業各細分領域的全球競爭力都在不斷增強。在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現階段建議重視創新與消費升級,未來關注在後疫情時代有潛力通過國際化成長成爲全球領先企業和隱形冠軍的大市值公司和細分賽道優質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