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照片透露3訊息!《做工的人》:每個滴下汗水的職業都值得被尊重

▲《做工的人》原著作家林立青,擔任監工十餘年,描寫工地現場社會底層勞動者的生命紀實。(圖/寶瓶文化提供)

記者林育綾/臺北報導

《我們與惡的距離製作團隊翻拍作家林立青作品《做工的人》,擔任建築監工十餘年的他,以文字紀錄工地現場「有如被遺棄世界邊緣」,描寫社會底層勞動者的生命紀實。而出版該書的寶瓶文化總編朱亞君曾分享,這本書是令她燃燒編輯魂的作品之一,「當時林立青還不擅用標點符號,甚至有不少錯字,不過這些都是小問題,重點是他的視角獨一無二。儘管2017 年相關議題在市場反應十分還是太冷,但他的觀點和書寫十分吸引人,所以說什麼也要好好出版這本書!」而書中的照片也充滿故事,期望作品讓更多人理解「每個滴下汗水職業都值得被尊重。」

▲《做工的人》這張照片會說故事!手上未乾的水泥耳朵臉頰灼傷的痕跡、手捆橡皮筋代表用餐桌子⋯等,都是辛苦勞動的證明。(圖/寶瓶文化提供)

爲了在書中收錄工人們的真實照片,她也特地攝影師到工地捕捉師傅們的日常影像,其中一張照片讓她看了差點淚崩。朱亞君指出,這張照片本身就會說故事,透露了許多訊息:一、工人的手上捆着橡皮筋,代表他們放飯時間是就地而坐,沒有所謂的餐桌。二、工人的手上有未乾的水泥,還有臉上、耳朵有曬傷、灼傷的痕跡,證明了工作的辛苦。三、當事人很可能只有40歲左右,但外表看起來顯得較爲蒼老,是因爲每天在戶外勞動。

爲了推動這本書,書版社當時也卯足全力,很幸運發行後造成話題,卻也引來人們爭論且質疑「是否在消費工人?」朱亞君卻說,當人們在探究或討論是否消費工人時,這些發言其實也是一種「上對下的憐憫」。實際上工人們看到書籍出版後的反應,反而是討論着「爲什麼我的照片只放一張、他有兩張?」「啊爲什麼只寫到他、沒寫到我?我的工作也很重要呀!」

這些反應證明了,工人們真正渴望且在意的是「有無被平等尊重及看待」。而出版《做工的人》這本書,真正想傳遞的也是「每個滴下汗水的職業都值得被尊重。」

▲工人們真正在意的是「有無被平等尊重及看待」。(圖/翻攝自《做工的人》書頁

後來她也邀請林立青繼續寫新作品《如此人生》,透過訪問各種「邊緣的勞動者」、可能被歧視的行業,寫臺灣人「笑貧又笑娼」,包括八大女孩、酒促小姐、夜間工人、失業廠員⋯等。書中提到這世界上很多職業其實是「沒有太多選擇的」,而階級乃由人造,「沒有任何人應該爲自己所處境遇揹負原罪」。

▲▼林立青後來又寫《如此人生》,透過訪問各種「邊緣的勞動者」,寫臺灣人「笑貧又笑娼」。 (圖/寶瓶文化提供)

《做工的人》被《與惡》製作公司大慕影藝改編翻拍,同名戲劇已在4月下旬殺青,由鄭芬芬導演、林昱製片演員苗可麗、遊安順李銘順柯叔元薛仕凌擔綱演出。消息在不久前曝光後,不少被《與惡》圈粉戲迷都相當期待!

▲《做工的人》被《與惡》製作團隊改編翻拍。(圖/大幕影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