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質結與顆粒硅點燃預期 光伏業迎來技術切換拐點

(原標題:異質結與顆粒硅點燃預期 光伏業迎來技術切換拐點

證券時報記者 劉燦邦

歲末的光伏行業有多火?在碳中和及“十四五”目標逐步明確的情況下,上下游幾乎是忙作一團。一家光伏電池供應商告訴記者,“前段時間,天合、阿斯特每天都坐在我們會議室裡等,讓我們安排發貨。”而另一名從業人士談到,碳碳複合材料、堝幫等單晶爐配件更是“一筒難求”,單晶廠採購人員都選擇駐廠發貨。

今年以來,光伏行業經歷了大規模的擴產,涉及產業鏈的各個環節。但是,在不少人看來,未來更需要關注的是,光伏行業即將面臨技術賽道的切換。正如過去七八年中,單晶技術打敗多晶一樣,在對光伏度電成本下降的不懈追求中,各環節都在嘗試新的技術。

實際上,光伏行業的新技術變革貫穿全年,這一點在資本市場也得到了充分映射。年初的異質結電池(HJT)異軍突起,山煤國際等個股表現強勢;年末的顆粒硅受到追捧,3個多月時間,港股保利協鑫能源股價暴漲超過300%。而瞄準新技術,二線廠商也正期待彎道超車。

顆粒硅引爆市場預期

今年9月以來,保利協鑫啓動了多個顆粒硅項目建設。9月8日,公司旗下江蘇中能規劃產能10萬噸、首期5.4萬噸顆粒硅項目正式開工擴建,該項目也是全球單體最大規模的顆粒硅項目。10月18日,保利協鑫四川樂山顆粒硅項目宣佈正式開工建設。

12月10日晚間,保利協鑫公告稱,預期至2020年底,公司硅烷流化牀法(FBR)顆粒硅的有效產能將由目前6000噸提升至10000噸。

入主顆粒硅並非一朝一夕那麼簡單,早在六七年前,市場就曾預計保利協鑫顆粒硅將實現萬噸級量產。爲何早已存在的產品在六七年後又火了呢?保利協鑫有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稱,公司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多晶硅技術基礎上,疊加2017年收購的美國SunEdison, Inc.旗下的FBR技術團隊和專有技術設備,顆粒硅生產工藝終於得到重大技術突破

該負責人告訴證券時報記者,公司目前已經完全掌握成熟的可複製的顆粒硅規模化生產技術,其產品在市場接受度上已得到客戶的廣泛驗證和認可。此外,現有顆粒硅產能已實現連續穩產、商業化量產和市場化銷售,產品質量上得到了數量級的優化和提升。

除保利協鑫以外,陝西天宏也是顆粒硅市場的供應商,公司引進美國REC Silicon FBR-B(第二代流化牀)技術生產粒狀多晶硅,並宣稱是國內唯一具備大規模量產能力的粒狀硅生產企業

針對這一情況,保利協鑫向記者回應,公司是唯一具有規模化低成本高質量生產顆粒硅的企業。“相比於別的企業,我們有着與之完全不同的硅烷技術工藝和生產路線,在金屬雜質控制上,我們的純度在數量級上具有領先優勢。”

保利協鑫提供給證券時報記者的顆粒硅產能規劃路徑顯示,公司徐州基地項目2021年第三季度產能達到3萬噸,2022年第一季度末產能有望達到5.4萬噸;樂山項目產能規劃以4+2+2的模式展開。另外,還有一些其他意向性城市。

記者從業內獲得的數據顯示,改良西門子法生產的多晶硅佔全球硅料市場的份額達到95%左右,相比之下,顆粒硅產能規模目前還不足以撼動多晶硅的市場地位。顆粒硅的出現之所以能引爆市場,在於其生產成本、環保工藝及技術創新等方面的優勢,硅料環節的降本可積極帶動光伏終端度電成本的下降。

保利協鑫向記者表示,FBR顆粒硅與西門子法棒狀硅相比,具有投資強度更低、生產能耗更低、項目人員需求更少等優勢。且顆粒硅產品形似球狀,流動性好,更好滿足復投料尺寸要求,無需破碎工序,避免損耗和降低破碎成本,並消除破碎過程中引入雜質的風險。

保利協鑫披露的數據顯示,相比傳統工藝,FBR工藝生產技術流程更短,能夠使投資強度下降30%,生產電耗降低約65%,項目人員需求降低30%。上述負責人進一步介紹說,在生產成本上,保利協鑫的顆粒硅與一線棒狀硅相比成本下降30%左右,而且未來仍有下降空間。

受顆粒硅投建及量產等一系列消息影響,保利協鑫近期股價表現強勢,9月份以來,累計漲幅達到347.6%,期間最高漲幅超過400%。

下游應用決定前景

“我們研究過顆粒硅,但是認爲應該跑不出來,成熟的、穩定的技術路線還是改良西門子法。”談到對顆粒硅的看法,一家主流棒狀多晶硅企業人士向記者指出,顆粒硅還沒有實現完全意義上的商業量產,至於廠商能不能把它推向更大規模,發揮所展望的品質與成本優勢還有待跟蹤。“我們認爲還有很大不確定性,這個階段無法證實或者證僞,我們也沒法否定別人。”

從公開調研紀要來看,以顆粒硅爲源頭來生產N型電池還存在一定壁壘,這也是部分企業對顆粒硅仍然持謹慎態度的原因。

例如,上述多晶硅企業人士就指出,光伏行業未來一定是更加的高效化,一個方向就是光伏電池要由P型向N型過渡。“但是,N型電池對於硅料的純度要求非常高,現在看來,顆粒硅只能達到多晶硅中的菜花料水平,距離緻密料還差好幾個等級。”

該人士認爲,顆粒硅廠商首先需要回答的問題是未來的技術路線圖是怎樣的,“未來大的趨勢是產品高效化帶動產品成本降低,進而刺激市場需求,如果顆粒硅廠商對該產品的展望這麼好,應該有更激進的擴產規模,來搶佔市場份額。”

保利協鑫告訴記者,目前,顆粒硅的下游應用主要是中環和協鑫兩家公司,晶澳、隆基晶科等數家企業在批量試用。“下游市場對顆粒硅持有非常開放的態度,明年在粉和氫方面突破後,上機、隆基、晶科、晶澳都樂意迅速切換使用顆粒硅。”

證券時報記者從中環股份瞭解到,公司2019年開始就在使用顆粒硅,據稱使用效果“還不錯”。公司人士告訴記者,雖然現在顆粒硅的產能有了,但是產量還沒起來,其成本優勢取決於上量之後的實際變化,“顆粒硅的成本具有優勢,給我的價格具有優勢,我才更願意大批量使用。”

安信證券在最近的研報中指出,當前,保利協鑫顆粒硅出貨較少,主要供給中環以及自用,其他主流硅片企業態度中性、部分偏謹慎,反饋的主要問題是氫跳、粉塵以及金屬等問題。判斷顆粒硅能否大規模替代的關鍵是下游大規模應用的邊際趨勢能否形成,需密切跟蹤下游除中環和協鑫以外的大規模應用。

針對市場質疑顆粒硅只能摻雜使用或者不兼容N型電池的問題,保利協鑫向記者稱,各家使用過程中均是單爐純投驗證,驗證合格後再小批量使用,未來的市場份額主要取決於顆粒硅產能是否能匹配上多晶硅需求產能。

此外,保利協鑫表示,雲南宇澤已使用顆粒硅做N型硅片,產出的質量與韓國多晶硅企業OCI相當,略低於德國企業瓦克,好於國內所有多晶硅企業。

光伏電池

進入技術切換期

從整個產業鏈來看,電池技術的更迭或許將成爲下一個爆點。就在近期,光伏電池領域也取得了不少進展。

12月初,中來股份宣佈,控股子公司泰州中來在N型單晶電池量產效率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泰州中來生產的TOPCon電池量產轉換效率達到了24.5%,公司稱,下一步將實現轉換效率25%的目標以及產能擴張。

一週後,在異質結電池領域耕耘多年的愛康科技宣佈,子公司浙江愛康光電長興基地的第一片異質結電池試樣生產正式下線。該電池片爲G1尺寸,疊加MBB技術,電池效率達24.59%。這一轉換效率僅比中來股份幾天前公佈的高了0.09%,但電池企業的明爭暗鬥已顯而易見。

“目前這個節點對於下一階段哪種新技術能跑出來的爭論比較激烈。”一家A股專門從事光伏電池製造的廠商人士告訴記者,光伏行業裡,三年就會出現一個大的更替,“PERC電池是2017年出來的,現在眼看着PERC即將面臨下一個新技術替代的時間節點。”

該人士進一步指出,PERC電池的轉換效率已經達到較高水平,要想實現大的突破只能依靠新技術。談到最近電池轉換效率上的突破,該人士稱,“我們很樂意看到這種結果,因爲別人做了這個技術並驗證可行,而我們又有相應技術儲備,可以沿着他們的路往前走,這比單純理論上的爭論更有意義。另外,如果他們的驗證結果不成功,我們也有其他路線儲備。”

山煤國際是在異質結電池領域投入較大的一家企業,目前,公司已啓動10GW高效異質結(HJT)太陽能電池產業化一期3GW項目。截至10月末,一期項目建設用地已摘牌,並完成了項目單位建設環評工作。

證券時報記者愛旭股份瞭解到,交叉背接觸電池(IBC)可以與異質結電池(HJT)形成新的組合,也可以與TOPCon形成新的組合,因此,公司對電池技術演進的核心觀點是,“既然IBC可以和HJT結合,也可以和TOPCon結合,我們覺得IBC會更保險一些,可以兩頭都兼具。”

據瞭解,到今年底,愛旭股份將擁有36GW的PERC電池產能,明年一季度將經歷產能的爬坡。在公司的新增PERC電池產能中,公司採用了大硅片技術,而針對明年的新增產能情況,公司人士稱,未來將不再採用PERC技術了,而是其他技術路線。雖然PERC電池的生命週期還不會很快結束,但由此也可以看出,今明兩年電池企業正在經歷深刻的技術變革。

針對光伏電池環節的技術切換,中信建投電新首席分析師王革指出,光伏行業的上一個七八年時間是單晶打敗多晶的週期,未來七八年也會有新的機會,就是電池技術從P型向N型轉換,“我們判斷會有新的N型電池公司出現。”

王革認爲,在原有P型電池賽道里面,PERC電池受益於硅片大尺寸化的發展趨勢,對於電池企業,單瓦成本更低,從而實現更高利潤;另一個需要關注的邏輯就是電池從P型向N型切換,“現在來看,N型異質結電池會接替P型PERC電池後面的任務,PERC能夠實現23%的轉換效率,但是如果要進一步做到25%,後面就需要異質結來擔負起這個使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