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李默父佛誕日前展出心經 獨創書藝融合名家體

李默父的泥金書法作品《平安》。(敦煌藝術中心提供/李怡芸臺北傳真)

繼2016年《華牋故典》,今年佛誕節前夕,藝術家李默父再推出以經文、佛教偈語、吉祥話爲主題的個展《華枝春滿》,其中以《心經》最多,在視覺上極盡變化也反映了他對經文的不同體悟。

自8歲起學習書法迄今,在書畫領域備受肯定的李默父,出版了9本書畫相關著作。 作品獲得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國立國父紀念館、國立歷史博物館等處典藏。 此次展出內容則是他近幾年來所進行實驗的突破,以《心經》而言共有9件作品,雖然經文相同,但有各自不同的呈現,有墨書也有泥金寫本。

泥金是以金粉調入適量膠和水而成,書寫的時候得一氣呵成,一旦調好的泥金幹掉便不能再用。雖然工序繁複,但泥金書寫有立體的效果,且永不褪色。李默父的獨創還包括「飛白書」,飛白本是書法中的一種技法,指筆鋒沒有完全出墨形成枯筆,而在書寫時有留白的現象,荷蘭國家博物館研究員王靜靈指其飛白與傳統書藝又有所不同,是對古代飛白書的當代詮釋,以特殊的液體在紙的正面書寫,復於紙背上色而留下全白的筆觸。

此次展中,李默父所書最大的字約有近90公分,最小不過約0.2公分,其跨度之大,對於書家而言更是一種挑戰。在書體上,他也展現了書寫的新意。以楷隸書寫《弘一法師偈語》、《華枝春滿》、《永受嘉福》等作品;其以自創的「精靈草」所書寫的《精靈草心經》,乍看像是梵文或藏文字母,但細看才發現是可釋讀的中文,形成了符號和文字之間的一種辯證關係。

另外,他自創的書體「華篆」所書寫的《一花一世界》作品,亦可見華篆字體既是文字又是符號,甚至也可以是圖案,於周圍的裝飾圖案形成一體,整件作品就像是一件絲織品,既有裝飾性,同時也乘載了所書佛偈的文字意涵。《華枝春滿》15日起於敦煌藝術中心展至6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