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銀行用5折收購壓迫藝術家?文化部要求國美館釐清檢討

▲「藝術銀行」參展2019臺灣文博會作品。(示意圖,非本文提及藝術品記者林育綾攝)

記者林育綾/綜合報導

藝術策展人胡朝聖日前在個人臉書發文聽聞許多藝術家形容文化部的「藝術銀行」在議價上多用5折來收購藝術品,質疑有壓迫藝術家生存疑慮,還以「殺人不見血的官方租賃公司」來比喻。而文化部迴應,已責成國美館儘速釐清爭議,並針對藝術銀行制度及購藏機制進行檢討,召開諮詢會聆聽各界對於藝術銀行購入作品機制的意見,即時修正

「藝術銀行」自2013年啓動,由文化部編列預算,交由國美館(國立臺灣美術館)成立專案小組執行。而藝術策展人胡朝聖3日在個人臉書發文質疑,「藝術銀行在議價制度上,是在進行對藝術家生存的壓迫以及與民爭利嗎?」他提到很多作品都是以5折來議價收購,更要求藝術家自行將作品送至國美館現場,等於除了5折出售,還要自行吸收運費交通費

胡朝聖在文中表示,過去20年藝術圈對於官方美術館以「低價策略」收藏美術品的行爲曾大肆批評,而美術館也從善如流,基本上已沒有這樣的陋習存在;但如今藝術銀行此行爲,恐怕有「帶頭將此惡習死灰復燃」的情況若真屬實,他認爲藝術銀行應該出來說明,而文化部更應該出來瞭解情形

對此文化部亦在當日透過新聞稿迴應,已責成國美館儘速釐清爭議,並針對藝術銀行制度及購藏機制進行檢討,召開諮詢會聆聽各界對於藝術銀行購入作品機制的意見,即時修正。

文化部表示,藝術銀行成立目的在於鼓勵創作,扶植臺灣當代藝術家,透過藝術品的租賃流通與推廣機制,讓藝術進入公共空間營造多樣的藝術欣賞環境,提升國民美學。因而,近年來不論是在公共空間或是駐外館舍,都可以看到透過藝術銀行制度推廣展出的臺灣藝術家作品。惟藝術銀行啓動至今已有相當時日,確實需要重新盤整相關程序並檢討作法,方能相符於當今藝文發展生態

文化部指出,各界關心的藝術銀行購入機制,與本部正在推動鬆綁政府採購的藝文采購制度密切相關。《文化基本法》已在今年6月公佈施行,其中針對政府機關公立學校公營事業辦理文化藝術採購,已授權文化部訂定相關辦法,確保採購之履約條件契約價金給予合理待遇。文化部正邀集專家學者研商訂定,預計年底前完成配套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