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走出高冷圈 大衆、企業成新消費主體

看看畫展,逛逛博覽,聽聽音樂劇……藝術消費正成爲時下大衆生活的新風潮

從藝術畫廊到藝術教育機構,再到藝術商場、地產、酒店等各類藝術消費平臺生機勃勃。藝術頻頻跨界商業,走出高冷圈,走近大衆。但商業化是一把雙刃劍,如何平衡兩點?深入大衆生活到底應該回歸深耕藝術還是跨界更能出圈

引進藝術現場 開闢新路徑

天賦底蘊素養這些附加的標籤,讓藝術自帶高冷。國內基礎教育中對美術、音樂等藝術課程的忽視,也讓藝術與大衆拉開了距離。本應該被共享的藝術,走成了小衆

隨着生活水平提升,大衆藝術消費需求越來越大,也越來越廣泛。從政府性質的藝術公共空間(博物館、大劇院),到個人和企業性質的共享平臺,這些自上至下的普惠通道,讓藝術貼近大衆,逐漸消弭兩者界限

潛移默化之下,現今大衆的藝術消費已不僅僅侷限於課堂上或教育機構裡習得的藝術知識,或是博物館裡展呈的藝術品,他們對於藝術品背後的成因歷程、社會價值市場投資價值等等需求衍生。

魔燈院聯合創辦人導師柯鵬博士在接受本站房產採訪時談到,大衆接觸藝術的方式,大多通過課程、展覽或博物館,看到的多是藝術作品成品狀態,這是較爲表層的認識。讓普通人進入到藝術工作者場景,瞭解藝術行業生態鏈,例如博覽會臺前幕後、藝術工作者真實狀態、藝術媒體傳播路徑、藝術市場交易等方面,這是藝術科普更深層的探索。

(柯鵬博士陪同探訪雕塑家工作室 圖片來源:魔燈院)

跨界商企 創造多元合作

藝術界有一種認識,覺得越孤立越乾淨,如同一片自賞的湖,缺乏與不同行業溝通的出海口。它需要更多良性對話,才能創造更好的合作平臺。”柯鵬博士表示。

藝術品不是必須待在嚴肅的展覽館、博物館,在購物中心也能欣賞到名畫珍品廣州K11、IGC、太古匯等就多次舉辦了分享沙龍畫作展覽等藝術活動,大衆逛逛街,也能遇見藝術。

除了個體藝術消費,企業藝術消費也在衍生。柯鵬博士表示,很多企業已經有非常完善的工具性培訓,例如財稅律法營銷等,但缺乏從上而下的藝術素養培訓,其實這是提升企業品質的一個重要方面。

大衆藝術意識在覺醒,藝術消費需求方興未艾,藝術行業如何把握機遇,創造更多交互和溝通平臺?1月8日下午2點30分,2021年本站壹見大會即將在廣州覺園1984舉行,屆時攝影、美術、音樂、珠寶等行業大咖匯聚,共同探索更多跨行業話題,爲大家打開不同的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