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式口罩,多元文化萬花筒

印度文化宗教以多樣性聞名於世,疫情當前,大家都需要佩戴的口罩在印度也是多姿多彩。

多姿多彩的印度式口罩。

各種“朱噶”口罩

印地語有個詞彙——“朱噶”,意思是利用現有的簡陋條件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據印度《浦那鏡報》報道,孟買所在的馬哈拉施特拉邦衛生部門官員在疫情早期就號召人們手絹來替代口罩。而在現實生活中,人們也早就朱噶出了各種替代品。如果手絹可以當口罩,那這個防護標準很容易達到,印度傳統服飾自帶了遮面功能,可以幫到那些沒有條件購買口罩的人。

印度人使用手絹的比例遠比中國人高,在我國隨着面巾紙的普及,使用手絹的人已經越來越少了。但在印度因爲人們一般習慣用水來進行便後清潔,所以手紙和麪巾紙基本沒啥用武之地。相應的,人們也就更習慣用手絹來擦鼻涕。尤其是男人,出門基本都會帶着手絹。疫情以來,在必須戴口罩時,比如在商店排隊,許多印度男士是用手絹代替口罩遮面的,很像武俠片中的蒙面大俠

而對於印度女性來說,利用自己的服飾遮面就更方便了,用紗麗頭巾或者披肩都能夠簡單做到。先說說紗麗,作爲有着數千年曆史的南亞地區傳統服飾,紗麗是每位印度婦女必備品。其實所謂紗麗從外國人的角度來看就是一條5米多長、1米多寬的長方形漂亮布料。穿的時候將紗麗圍在腰間,末端搭在肩上,不用一針一線,卻能盡顯女性美態,而且也不存在是否合身的問題。仔細想來,紗麗其實就是體現朱噶精神的一個範例。據說在古時候,紗麗的末端並不是到肩膀爲止,而是要繼續向上,將女性的脖子和頭臉全都遮住。在現代比較傳統的農村地區依然會有類似習俗,要求婦女外出的時候用紗麗將頭髮和臉都遮起來。

頭巾和披肩也是印度女性常見的服飾,既可以遮陽,也能夠禦寒,現在還增加了口罩的功能,在排隊買東西的時候常能夠看到女性用頭巾或披肩遮面,真可謂是“一衣多能”的“防疫先鋒”。從頭巾的稱謂來看,就有“古恩哈特”“古姆塔”“奧德尼”等七八種名字,這也可以看出印度女性的頭巾跟當地的語言一樣豐富多彩。

錫克男子的難題

從印度傳統宗教文化來看,印度有些人天然就屬於戴口罩的適宜人羣,而有些人則正好相反。

印度女性是天然適宜戴口罩的人羣。從印度的傳統來看,人們提倡婦女遮面,主要目的當然是避免男性看到女性的容貌而產生邪念。據說在古時候,奇托爾王國的帕德瑪瓦蒂王后就是因爲沒遮面才引來敵國國君的覬覦,最終招致亡國之禍。中世紀以來,印度上層社會普遍接受並實施了深閨制度,女性外出必須遮面逐漸成爲一種行爲規範。還有一種說法是婦女經常用帶有馥郁香氣的化妝品來美容和護髮,外出的時候遮住頭面可以阻擋香氣外溢,而這些氣息會招來惡魔邪氣。印度耆那教教徒出門也是用白紗遮口的,因爲他們推崇絕對的非暴力和不殺生,“戴口罩”爲了不傷害小飛蟲

而錫克教的男子則是天然不適宜戴口罩的那羣人。首先,錫克教男子按照教義規定都要蓄鬚,試想留着一蓬大鬍子戴口罩怎麼可能嚴密。其次,錫克教男子是必須要纏頭的,而纏頭巾一般是要將耳朵全部或大半遮住的,這樣一來,常見的掛耳式口罩就沒法戴了。由此看來,如果印度警察在街上逮到錫克男子不戴口罩恐怕很難施以懲罰。因爲印度法律對這種因爲宗教習俗而產生的違法違規還是很寬容的,根據印度交通法,所有人騎摩托車必須佩戴頭盔,但錫克人可以例外,原因是沒有頭盔能夠大到可以套在錫克纏頭巾的外面。在軍隊也是這樣享有特殊待遇,錫克士兵可以不戴軍帽,而是佩戴與軍裝同色系的特製纏頭巾。

西方遮面的不同

有人總結過,歐美等西方國家的人不愛戴口罩是有其傳統原因的,因爲東西方有文化差異,看東方古代的俠客夜行的時候都是黑巾蒙面把口鼻遮住;而西方卻相反,不管是義俠佐羅還是蝙蝠俠,他們更習慣使用眼罩,而不遮口鼻。不論其玩笑成分有多少,這種現象卻是真實存在的。而在印度,在某種特定場合下我們卻能夠同時看到這兩種遮面方法,那就是——婚禮

在印度婚禮上,按照習俗新郎新娘都是要遮面的。不同的是,新娘是按照東方習俗戴面紗遮住口鼻,擋住臉的下半部分;而新郎則是有點像西方習慣那樣,不遮口鼻,而用類似冠冕一樣的東西遮住眼睛。新娘遮面的目的是表示忠貞寓意是美麗的容顏從此只允許自己的新郎可以隨意看。新郎遮住眼的目的同樣也是忠貞,寓示着這個男人已經“名草有主”了,從此以後眼睛不能亂看其他姑娘了,只能盯着自己的老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