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加石頭城藏着巨石的秘密

環球時報秘魯特約記者 孟可心】庫斯科是印加帝國的首都,位於秘魯東南部的安第斯山脈海拔3399米的高山上,“庫斯科”在印加語中是“世界中心”“大地之臍”之意。它始建於公元11世紀到12世紀前後,1983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文化遺產。這座山城有許多工藝精湛到令人叫絕的石頭建築。所用石頭有的重達幾百噸,有的鑿成多棱多角,有的被打磨得非常平滑。讓人驚歎的是,這些石頭建築不使用任何黏合劑,而且石頭之間的接縫一張紙都插不進。在印加時期工具落後,沒有鐵器人們是用什麼辦法移動和加工這些石頭的?關於印加人巨石建築,有許多未解謎團

石頭城庫斯科

謎一樣的石頭城

在庫斯科街道上,古老的印加巨石建築和圍牆,是古城的亮點。宮廷建築和宗教建築都把石材加工發揮到極致,展現了古印加人精密的計算能力以及切割、打磨、堆砌、裝嵌、互扣等方面的高超技藝。

印加人沒有文字,靠的是結繩記事,後來相關文物又被西班牙入侵者銷燬殆盡,而且印加人也沒有發明軲轆,巨大的石材如何運輸,如何把幾百噸的巨石變成精美的建築材料,至今仍是個謎。考古學家認爲,印加人在搭建建築前,先做一個建築模型。然後,找出巨大的石塊,並沿着石塊有缺陷的邊鑽孔,通過圓木滾動或者木頭腳手架把一塊塊巨石送到工地,需要成百上千人一起發力。另外,通過建土坡的方法把石頭拉到高處,一般最大的石頭放在底部。

只有熟練的匠人才能敲鑿矩形石塊,這些石塊用於建築最重要的部分。印加人用石球重擊形狀不規則的石頭,把它們變得比較規則,石頭的表面都要用堅硬的石塊打磨光滑。

用什麼開鑿石頭?在庫斯科遊覽時,導遊把一小塊石頭放到我手上,感覺相當重。導遊說,雖然古印加人沒有鍊鐵技術,但是這種石頭含鐵量達60%,硬度很高。安第斯山脈有大量的鐵礦石,當年印加人就是用它鑿石。

工藝精湛的多角石

庫斯科宗教藝術博物館的外牆,有一塊巨大的12角石,這塊石頭不是天然形成,而是人工敲鑿出來的,它與其他石頭完美地砌在一起,一張紙都插不進。這塊石頭有2米見方,重達6噸,它不僅是整個建築的承重部分,還有更深的寓意。當年庫斯科城分爲兩個部分,上下兩部分共有12個家族,這塊石頭正好位於城的中線,石頭的12個角是每個家族權力的象徵。

在許多古印加的著名建築中,都可以尋覓到這種工藝精湛的多角石。秘魯考古工作者在印加古道上發現了46角石,在馬丘比丘找到了32角石,還有17角石。庫斯科這塊12角石是最具代表性的一塊。

巨石城堡太陽神廟

距離庫斯科城2公里的薩克塞曼城堡,海拔3700米,從這裡可以俯瞰整個庫斯科城,這座城堡稱得上是印加巨石建築的一大傑作。城堡修建了約70年,經歷了3個印加王朝。考古學者估計當時動用了兩三萬人。約4000人負責在採石場切割大型石塊,最大石塊高約5米,6000人負責用滾木將石塊拖到施工場地,最大的石塊重達300噸,城堡與採石場之間相距約20公里。

太陽神廟

城堡有3道平行的巨石圍牆,建城堡總共用了30多萬塊巨石,每塊重量在100到300噸之間。薩克塞曼城堡利用巨石的自身特點,使不同形狀的石塊相互咬合,整個牆體略向內傾斜,石材的尺寸和形狀的契合精確度之高、建造難度之大可以想見。

被譽爲世界七大奇蹟之一的“馬丘比丘”,距離印加文明的中心庫斯科120公里,人們形容“馬丘比丘”是印加王的“避暑山莊”。因當年西班牙人入侵庫斯科,這個建在山尖上的印加王的“私密屬地被遺棄知者甚少,慢慢被人遺忘。直到1911年才被美國探險家發現,完全被灌木覆蓋使這座印加古城倖免於難,可以讓後人看到印加人當時的建築和設計的原始風貌

這座“空中之城”是真正意義上的石頭城,城中有140座石頭建築,包括廟宇、避難所、居住區,每一處石屋階梯、道路、石門都由巨大的石塊堆砌得“天衣無縫”,這裡是印加石頭建築集大成之地。

而馬丘比丘的太陽神廟,是印加人將天文和建築學完美結合的傑作。太陽神廟是一座半圓形建築,由於具有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構造,它能夠完美地記錄太陽運行的軌跡。每年南半球冬至這一天,太陽會通過建築上的小窗口,直射到太陽神廟中間的大塊花崗岩石的正中心,每天陽光投影在岩石的刻度盤上,顯示一天的不同時間。可以說,印加的能工巧匠們運用這塊巨石的自然形狀,巧妙地在它上面建起這座特殊的太陽神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