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媒又來攛掇政府打"臺灣牌"和"西藏牌" 印高官迴應

(原標題:印媒又來攛掇政府打“臺灣牌”和“西藏牌”,印度高官迴應)

【環球時報記者 徐若雲】“在這裡討論這個問題是不正確的。”印度內政部長阿米特·沙阿17日接受當地媒體採訪被問及“印度是否應改變在臺灣和西藏問題上的政策”時,做出如上回答。他表示,“這是個非常複雜的問題,具有深遠影響。(印度)國防部長和外交部長已經在議會清楚表明了印度的立場。我認爲那足夠了。”在中印邊境局勢緊張的背景下,印度一些媒體和學者不斷攛掇政府“突破底線”,打“臺灣牌”“西藏牌”。印度外長蘇傑生17日在參加關於自己新書的研討會時說,中國和印度都在崛起,並在世界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但“大問題”是兩國如何找到“平衡”。

據《印度斯坦時報》等多家媒體18日報道,印度和中國將舉行第八輪軍長級會談,以脫離目前的邊境接觸,可能的日期是19日。沙阿17日接受當地媒體News18新聞網採訪時表示,印度政府正採取一切可能的軍事和外交措施解決與中國之間的邊境對峙僵局,決心維護印度主權和安全。他說,“我們對每一寸土地都保持警惕,沒有人能奪走它”,“印度軍隊和政府領導人有能力捍衛我們的主權和邊界”,“也有能力應對任何形式的侵略”。

印度外長蘇傑生近日多次談及中印關係。據印度報業托拉斯報道,他17日在參加關於自己的新書《印度之道:面對不確定性世界的戰略》的網絡研討會上說,中印邊界問題是一個非常“複雜”和“艱難”的問題,併爲中印兩國關係30年來的發展提供了歷史視角。他表示,中印關係一度非常困難,自1980年代後期以來,雙方在邊境和平與安寧的前提下采取了許多貿易、旅行和社會活動等舉措,使兩國關係實現正常化。“我們目前的立場並不是要解決邊界問題。我們知道這是一個非常複雜和困難的問題。”蘇傑生說,中印關係的基礎是邊境地區的和平安寧,否則中印關係將受“嚴重干擾”。

《印度快報》稱,當被問及印度是否應該追求更高的GDP增長率,以減少與中國在經濟、軍事等方面的不對稱性時,蘇傑生表示,他希望印度經濟增長更快,國力更強,但“這不應該是因爲與中國的競爭”,而是爲了自己,“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主要大國都在與其他國家競爭”。他還提到,中印兩國的政治體制和社會治理模式不同,但印度可以從中國的發展中學習經驗和教訓。印度報業托拉斯稱,在談到過去70年全球的關鍵地緣政治事件時,蘇傑生談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歐洲繁榮和日本的復興、蘇聯解體以及美國崛起,但指出轉折點出現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和中國、印度及東盟經濟體的崛起。“這使世界出現了可見的經濟再平衡。當今的重大問題無法由兩個、五個或七個國家來決定。”蘇傑生說, 這一進程將伴隨今年的新冠疫情出現更犀利的轉彎,“今天,最大的轉變是朝着多極世界邁進”。

相關推薦:

對比慘烈!解放軍住上保溫營房 印軍還在跟隧道

最近,印度媒體又雙叒叕high了。

10月3日,印度的一條名叫阿塔爾(Atal)的隧道建成通車了,印度舉國歡騰,印度總理莫迪都親自跑去爲隧道舉行開通儀式。

據介紹,阿塔爾隧道位於海拔3000米的印度喜馬偕爾邦山區,全長9.02公里,耗時10年建成。

然後就被印度媒體急不可耐地封爲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隧道。

矮油,世界第一哦!厲害厲害。

除了海拔,印度看重這條隧道的主要原因,還在於這條隧道的戰略價值。

這條隧道將喜馬偕爾邦默納利與拉胡爾-斯比蒂山谷連接起來,並將默納利與中印邊境地區列城之間的道路距離縮短46公里,時長縮短4至5小時

簡單來說,這條隧道聯通了印度邊境重鎮列城和印度內陸,大大加強了印度冬季對拉達克地區的運輸能力,用印度《金融快報》的話說,它將大大有助於武裝部隊的運輸行動。

▲印度《金融快報》的報道

(圖片來自觀察者網)

也難怪莫迪說:這是歷史性一天!

後來又發推說:阿塔爾隧道是一個“改變遊戲規則”的基礎設施項目。

▲莫迪在阿塔爾隧道開通儀式上講話

(圖源:環球網)

改變遊戲規則?印度是發明了核聚變還是造出了鋼鐵俠?

可是本來這個印度人自high的說法,傳到國內自媒體可不得了了,一時間“印度修好邊境隧道,大批印軍可抵達前線!”“印軍隧道對中國邊境造成巨大壓力!”“莫迪親臨!印度邊境隧道一舉改變中印對峙局勢!”

真是語不驚人死不休。

拜託,一條9公里長、雙向車道的隧道而已,美國航母逼近的時候中國都沒怕過,一條隧道能起多大作用?今天校長就和大家嘮嘮這條隧道。

1

這條隧道的戰略價值有多大?

很抱歉,這條隧道的戰略價值壓根就沒吹得那麼大。

首先,我們都知道木桶原理,其他板子再長是沒什麼用的,關鍵看那塊短板子。

阿塔爾隧道也是一樣,它通車了沒什麼用,因爲還有三個山口沒通隧道呢。

從印度內陸想去拉達克的邊境重鎮列城,主要有兩條公路,一條是從克什米爾谷地的斯利那加到列城,但全程需要翻越喜馬拉雅山脈,非常難走。另外一條就是阿塔爾隧道所在的默納利--列城公路。

▲通往列城的兩條路

默納利--列城公路是季節性公路,中間有四個大山口,阿塔爾隧道所在的洛塘山口是其中四個山口中海拔最低的一個山口,這條隧道原本叫洛塘隧道(Rohtang Tunnel),後來因爲要紀念印度前總理瓦傑帕伊(Atal Bihari Vajpayee),就用瓦傑帕伊的名字命名——阿塔爾(Atal)。

▲莫迪和瓦傑帕伊(左)

阿塔爾隧道從2000年就開始立項,然而真不是黑印度,印度花了十年時間,才把工程招標(找了澳大利亞公司中標)和公路延伸到隧道口這一堆亂七八糟的事搞定,等到開工已經到了2010年。

僅僅9公里的隧道,印度一挖就是7年,效率慢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是因爲洛塘山口降水充沛,山體含水量極大,經常是挖着挖着就塌方了,因此在2017年隧道竣工後,一直在做防水和排水,又做了三年纔算完工。

▲赤腳修路的印度工人

(圖片來自“隨水文存”)

然後印度媒體就high了,甚至拔高到了“改變遊戲規則”的程度。

可是先別急着高興啊,你只是貫通了海拔4000米的洛塘山口,後面還有海拔5328米的塔格朗拉山口(Taglang La),還有5060米的拉龍山口(Lachlung La)山口和4915米的尼克山口(Nikila La)等,這些山口,海拔更高,修路更難,一到冬天下雪該封山還是封山,默納利--列城公路仍然是一條季節性公路。

▲從洛塘山口往下看

(圖片來自“隨水文存”)

你看,光阿塔爾隧道貫通了又有什麼用呢?

其次,制約印度在前線部署力量的最大短板,根本不是從內陸到列城的公路,而是從列城到各個對峙地點的前線公路,因爲大量物資和人員要從列城再走400公里山路分發到各個山頭和對峙地點。

這些前線公路更是坑,以土石路爲主,都是髮卡彎,這種前線公路的運輸能力,莫迪說了不算,印度軍方說了也不算,大自然的規則說了算。

▲印軍前線公路

比如從列城到加勒萬河谷,要翻越一座海拔5359米的卡東山口(Khardung La),這是世界第11高的公路山口,同樣是季節性通車。

▲(圖片來自“隨水文存”)

而且由於地處喜馬拉雅南麓,天氣變幻莫測,經常會有毫無預兆的暴雪,有時候車開着開着就被暴雪或雪崩埋了......

▲(圖片來自“隨水文存”)

再加上一些通往一線山頭的運輸線,甚至連土路都沒有,只能靠人背肩扛。

原本印度計劃在冬天來臨之前,動用所有力量向高山區域搶運物資,但今年寒潮氣流到來比往年早了半個多月,零下十度以下的氣溫和大雪封山,讓印軍的物資捉襟見肘,不得不從印度境內徵調大量駱駝作爲運輸工具,在難以到達的區域緊急搶運緊要物資。

但是駱駝畢竟也是生物,耐寒也是有極限的,等到極寒天氣,印度如何進行補給呢?

應該會有很多熱鬧可看。

第三,這條隧道的運力也完全無法滿足運力需求。

默納利--列城公路雖然貫通了阿塔爾隧道,但是受其他山口和路況的影響,運力也是完全不夠的。

如果放在以前,公路加上空運以及前線官兵的忍飢挨餓,運力倒是能勉強維持。

▲默納利--列城公路上的堵車盛況

(圖片來自“隨水文存”)

但現在印度可能出於給自己壯膽的考慮,硬是往拉達克地區塞了8萬印軍,加上各種後勤和亂七八糟的武裝大約20萬人!

這可是增加了20萬要吃飯的嘴啊!

根據測算,這種默納利--列城公路日通行500臺次5噸以下貨車就是極限了,也就是2500噸物資,而前線呢?

人吃馬嚼可不是小數。

▲通行的多是這種小型卡車

單單說燃料,取暖用油不能少吧?

印度每個住人的帳篷二十四小時要用煤油爐取暖不能斷吧?

斷了這零下幾十度的低溫可真難熬;裝甲車輛每隔一段時間要熱車吧?

這些都得要燒燃料

這還不算坦克裝甲車輛消耗的潤滑油等輔油。

▲印度帳篷中的煤油取暖爐

再說說水,高原山地缺淡水,而且中國班公湖很講政治,印度一側是鹹水,不能飲用,雖然積雪後可以融雪取水,但是又要消耗寶貴的燃料。

▲美麗的班公湖

運輸的大頭是彈藥,一門火炮一個基數大概3噸,爲一場戰爭做準備起碼要5個基數,也就是說一門炮的彈藥就要3輛5噸卡車做保障......

再考慮到高山地帶極寒天氣和高山缺氧對士兵的傷害,印軍士兵要穿保暖服、睡保暖睡袋、住北極帳篷,這種東西雖然不那麼重,但很佔運輸體積......

▲印軍緊急向西方採購的冬裝

這還不算士兵吃的食物、做飯燃料、單兵攜行彈藥、車載武器的彈藥、各種更換頻率更快的車輛鉛酸蓄電池以及車內橡膠配件(極寒天氣橡膠零件易碎裂)等等的零配件啥的……

這些亂七八糟的物資和海量的運輸需求,指望默納利--列城公路上修通一個阿塔爾隧道就能解決?那真是想多了。

▲奔馳在西藏公路上的十輪大卡車

再看看中國這邊的新藏公路,道路寬12米,日通行能力是單向800-1200輛,自駕過219國道的車友都知道,這條路上跑的可都7軸半掛車,30噸載重……

這就有點尷尬了......

第四, 印度這次大張旗鼓向全世界宣告阿塔爾隧道,也是蜜汁操作。

不但展示了隧道出入口的具體位置,就連隧道具體參數都公佈出來了。

真以爲的巡航導彈鑽不進隧道口嗎?

2

說實話,就這條9公里、雙向兩車道的阿塔爾隧道,在咱基建狂魔眼裡,真不夠看的,青藏高原上十幾二十公里、雙向四車道的隧道遍地都是,印度阿塔爾隧道在中國也就一個省道的水平。

▲拉達克公路上翻車是很正常的事

(圖片來自“隨水文存”)

比如中國西秦嶺隧道,全長28.236公里,穿越西秦嶺山區,工程於2008年8月開工建設,2014年7月19日全線貫通,實際工期5年左右。

恐怖的是,這還是中國十年前的技術水平,如果是現在,恐怕更快。

更恐怖的是,中國已經不滿足於在青藏高原挖隧道了,中國在2018年提出了一個逆天的計劃:挖一條隧道,打通喜馬拉雅山,把中國的鐵路直接延伸到尼泊爾

這條鐵路叫中尼鐵路,包括中國段和尼泊爾段,從西藏日喀則到中尼邊境口岸吉隆,全長540公里。

打穿喜馬拉雅山脈,工程難度遠遠大於青藏鐵路的修建,在很多外國人眼中都是無法想象的事。

建國初期中國在修川藏公路挖掘隧道的時候,使用的都是簡單的風鎬和鐵鎬鐵鍬這樣的原始工具,工程進度慢,還經常出現人員傷亡。

但如今不一樣了,中國人有神器在手:國產盾構機!

作爲開鑿隧道的專用機械設備,超大直徑盾構機的國際市場一直被歐美及日本品牌壟斷。

但是,中國已經自主研發製造出直徑高達15米的盾構機,一舉將中國變成了盾構機制造大國!

也正是有了這個東西,基建狂魔大有挖穿地球的架勢!

▲中國國產盾構機,便宜還皮實,誰用誰知道

中尼鐵路一旦建成,就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鐵路,不但有助於尼泊爾的旅遊業,更能打破印度對尼泊爾的封鎖,進一步加強中尼關係,在印度北方再次安插一個鐵桿盟友。

至於中國通往一線部隊的前線公路修建,中國也有神器在手:全地形步履挖掘機

挖掘機大家都不陌生,“挖掘機技術哪裡強,山東技校找藍翔”的梗每個人都知道,不過這種常見的履帶式挖掘機遇到複雜的山地就不行了,根本爬不上去。

於是中國徐工的ET110型“步履式單鬥液壓挖掘機”誕生了,這種挖掘機帶有支腿和輪胎,支腿和輪胎可以上下左右任意調整,具有特殊的挖掘性能曲線,可在斜坡面上作業,還能通過裝置的聯合動作,實現一步一步的“山地爬行”

有了這個好東西,山地施工可謂如有神助。

考慮到考慮到高原空氣稀薄,人的體能大大受限的情況,這一挖鬥下去幹一個小時,恐怕能頂上印度100個人的工作量。

也難怪印度看中國修路急眼了,趕緊搞出個隧道漲漲面子。

可是跟“基建狂魔”比基建,不就是關公門前耍大刀麼?

3

前面說的都是基建能力,印度不服不行。

不過要說通往印度一線山頭的運輸線,印度覺得自己佔優勢了。

因爲根據印度法律,印軍可以徵用拉達克的藏民向前線背東西,而且不用支付任何報酬!

這不就是21世紀的“抓壯丁”麼?

這一條,中國確實沒法比,畢竟印度有低人權優勢(人家可是西方公認世界上最民主的國家)。

相比之下咱就不一樣了,老鄉們的好意心領了,但現在我們真的不用老百姓的“小推車”

因爲咱有無人機!

此前曾曝光的西藏軍區演練高原地區無人機空中送餐的新聞。

這種無人機機身採用T800碳纖維和航空鋁材製造,以鋰電池爲動力源,最大續航時間60分鐘,最大飛行半徑14.4千米,最大載荷25千克,一架無人機就可以供應一個班的熱食。

最特別的是在下方設計了一個YT-MSP線輪投放模塊,這種緩降線輪投放模塊十分先進,可以有效防止投擲的物資在空投中被摔壞。

▲緩降線輪投放模塊投送野戰食品

只需要操縱無人機飛向前沿陣地,在目的地上空懸停,緩降線輪就能將掛載保溫箱精準投送

至任務地域,爲前線官兵送上熱騰騰的飯菜和急需的藥品等物資。

▲哈瓦H16可以輕鬆更換各種模塊

最神奇的是,送完飯這種無人機回去充個電,換個掛載任務模塊,就可以秒變武裝無人機,可以掛載兩個38毫米榴彈發射器,一個垂直榴彈發射器,或者8枚手榴彈投擲器,甚至排爆處理爪。

如果有必要,也可以掛一個大喇叭,給印度人放一曲“我在東北玩泥巴”。

這波操作實在666。

在這些神器和設備加持下,解放軍在中印邊境對峙中,生活條件可比山對面的印度同行要強多了。

10月7日,《今日印度》網站的記者現場探訪了在印控拉達克地區新建的印軍前線營房設施。

整個營房應該是活動板房套件修建,雖然看起來比原來的帳篷好了很多,但配套設施較差,十分醒目的煙囪證明印軍取暖完全依靠燒煤油的爐子,24小時都要消耗千里迢迢開來的煤油,另外還有二氧化碳中毒的危險。

▲煙囪密佈的印軍營房

而中國這邊的保溫方艙無疑先進得多,由宿舍、食堂、集成盥洗室乾式自潔廁所、庫房、微電網、供暖設備等7個模塊組成,能夠爲部隊更好執勤巡邏、科學安全過冬提供可靠保障。

▲度假酒店的感覺有木有?

這種營房採用雙層玻璃、集成鋼榫結構、夾芯聚氨酯保溫複合一體板建成,套件體積小,完全適應各種道路運輸,運達目的地後就能讓官兵自行組裝建設,就像搭積木一樣就能把營房建設起來了。

換句話說就是,解放軍到哪裡,營房就能建到哪裡。

中國這套方艙最大特點,就是採用被動式太陽房與主動式太陽能集熱相結合方式爲室內供暖,室外-40℃條件下,可保障室內溫度高於15℃,遭遇長時間的雨雪天氣時,也可採用柴油暖風機應急供暖。

而印軍營房則只有單層玻璃,屋頂也沒有隔熱層,只有一層薄薄的彩鋼頂,想必冬天會相當酸爽……

中國營房採用風—光—柴—儲多源微電網,而印度只能靠柴油機供電,這燃料運輸壓力又消耗了一分。

中國方艙配備集成盥洗室、生物降解乾式自潔廁所,不用自來水沖洗,而印度供水需要佔用運力倒也罷了,供水也只能依靠室外水塔,小兵兵很好奇,這水塔在零下四十度的低溫中真的不會結冰嗎?

▲印軍“樣板房

而且,這還是印軍用來宣傳的“樣板房”,一線山頭上住帳篷的印軍,顯然是連這種條件都享受不到的。

中印雙方的國力差距,就這樣在營房設施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4

我們都知道印度媒體愛自high,屁大個事情搞得像得到了天頂星科技一樣,所以我們要學着淡定一點。

不然每次印度媒體high一下我們都要跟着“震驚”一下,還過不過日子了?

中印的實力對比,也不是一條隧道能改變的。

以爲修一條隧道就能一勞永逸高枕無憂,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很傻很天真了。

當然,前提是,某股來自東方的神秘力量不要發動“鴉之言靈”:

印度這個隧道啊,它別坍塌就行了。